【參政議政】DQ揽炒议员是必要的-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參政議政】DQ揽炒议员是必要的

2020-11-10
来源:香港商报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 葉建明

 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議就香港、澳門發展明確提出了三個支持:支持特別行政區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台,實現經濟多元可持續發展;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政策措施;支持香港、澳門同各國各地區開展交流合作。

 特區政府當有為

 韓正副總理會見林鄭月娥時,以三個「有利於」進一步詮釋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凡是有利於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增進香港同胞切身福祉、有利於促進內地與香港融合發展的事情,中央都會全力支持。

 中央的支持,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與此同時,香港亦當自強,以自身的努力和優勢,呼應中央的支持,做好特區的事。

 首先是特區政府當有為。韓正代表中央肯定特區政府今年以來積極作為。全力防控疫情、穩定經濟、紓解民困,落實香港國安法,維護香港大局穩定,取得的顯着成績。面對中央的肯定,特區政府須要反思不足,思考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的,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這是國家對改革開放以來市場與政府關係的總結,是經驗之談,香港有必要借鑑參考。

 全盤擺脫原有桎梏

 過去香港一直以「小政府、大市場」「積極不干預」之說限制政府之手,但香港深層次矛盾不僅沒解決,反而日益嚴重。有識之士紛紛認為,政府是時候拋棄陳舊的規例,避免「自廢武功」。其實,嶺南大學前校長、着名經濟學者陳坤耀教授一直認為,把70年代財政司司長夏鼎基提倡的positive non-interventionism翻譯作「積極不干預」是大錯特錯。他指出:「港英年代的經濟哲學一向是最大的支持、最小的干預,即使是港英年代的財政司郭伯偉也不是提倡完全放任的政策。」那麼,今天香港在面對各種政治經濟風險之時,原有桎梏不合時宜,就必須全盤摒棄及檢討。

 新一份政府施政報告或在本月出爐。我們期待看到一份特區善用中央支持、提振香港經濟,並因應問題的輕重緩急,既有願景,也有行動,積極穩健應對風險的報告。

 第二是香港各界當團結、有共識。一個團結的香港,才能產生凝聚力,才能面對任何風險,克服一切困難。今年上半年成立的「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提出四大目標之一,便包括「團結香港社會」,在香港遭遇政治撕裂的當下非常有針對性。和衷共濟,才能和諧發展。

 內地疫情為什麼在全球率先受控,經濟為什麼率先復蘇,除了體制、制度等因素外,14億人口高度團結,形成世界最龐大的動員能力,是一個重要因素。回看香港,不同意見干擾抗疫,就連全面檢測這個被公認有效的科學防疫手段都做不到,遑論實現其他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通過「他律」解決「拉布」

 第三是香港政客當自律。立法會上月開始延長任期工作。但攬炒派議員不思教訓,故伎重演,不斷以點算人數「拉布」,導致多次流會。這再次證明,立法會要正常完成基本法提出的行使職權相當困難,攬炒派議員已經成為阻擋香港經濟社會進步的障礙。如果他們繼續與香港整體利益背道而馳,做不到自律,就必須通過「他律」來解決。根據基本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解釋,立法會議員必須遵守以下諾言: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盡忠職守,為香港服務。如果做不到這四點,對那些違法、違反誓言的攬炒派議員採取DQ行動是必要的。

 從去年黑暴肆掠,到今年疫情持續,香港經濟社會已經脆弱不堪。香港這個「病人」既需要「醫生」的救治,也需要自己內生的抵抗力。香港展現優勢需要更大空間,國家以粵港澳大灣區向香港提供舞台;香港轉型方向徬徨,中央明確給政策支持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台。有中央支持香港才能保持繁榮穩定,而自身強身健體,才能確保中央的支持落到實處,成為香港強大的優勢。

[责任编辑: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