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議政】主動融入「十四五」發展新機遇-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參政議政】主動融入「十四五」發展新機遇

2020-11-12
来源:香港商报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與過往不同,今年的「建議」在「十四五規劃」之外更定下了「中國2035年遠景目標」,繪製了未來15年中國的發展藍圖,意義更為重大。「建議」確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在新的國際和國內情勢下,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奠定了未來15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基調。

 「內循環」的重點,是推動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以擴大內需。新冠肺炎在海外肆虐,中國內地率先控制疫情,恢復經濟,勢將成為最具潛力的市場。未來香港企業應瞄準內地市場,搶佔市場之餘,亦能協助內地提升商品和服務的水平。「內循環」的另一重點是「創新驅動」。「計劃」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創中心,將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提升到國家層面,為創科發展相對落後的香港提供了追趕機會。

 「外循環」中香港可扮演的角色更多。貨幣自由兌換、資金自由進出、廣受承認的普通法體系等,都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特區所獨有的。中美關係緊張,中企紛紛撤出美國市場,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已經成為內地企業募集國際資本的重要平台;數字人民幣的推行,為鞏固香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帶來了機遇,香港亦可為數字人民幣國際化作出巨大貢獻。在「內循環」和「外循環」中,香港都可發揮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香港應抓住發展機遇

 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香港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可謂情理之中,但卻總是被反對派抹黑為「香港邊緣化」「被規劃」。事實上,區域經濟社會融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存在「被規劃」,香港若不主動參與,事事落後,自然會被邊緣化,怨不得別人。

 全會通過了「建議」,而「十四五規劃發展綱要」還有待國務院起草和明年全國「兩會」的審批。特首前往北京爭取中央支持,積極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選對了關鍵時機,為融合發展開了個好頭。只有積極主動,把「十四五」規劃的措施迅速落實,才能避免再次痛失發展良機。

[责任编辑: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