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毋陷抗疫疲勞-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熱門話題】毋陷抗疫疲勞

2020-11-16
来源:香港商报

 李哲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至今,已超過10個月,不少人已經陷入「抗疫疲勞」。可是,疫情進入新常態,意味抗疫乃是長期戰爭;處於長期戰爭,稍一不慎肯定會有嚴重後果。由香港到美國的最新經驗,正好提醒我們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

 美國大選 推高疫情

 美國最近疫情迭創新高,便警醒我們什麼環節不能失守。眾所周知,美國疫情一直未有好過,近日情況更是急轉直下,由上月最少一日新增3萬多宗病例,突然跳升到自11月4日起每日突破10萬宗。這個日子,是個特別的日子,因為就在11月3日,數以千萬計的美國人都一起出外──當日,乃是美國總統大選的投票日。

 雖然,新冠肺炎一般有潛伏期,不會馬上今日染病、明日發病,但這不等於說,美國疫情飆升不能歸咎選舉。一方面,美國投票日並不限於一日,好些州份都會預先接受投票,如果選擇郵寄投票的話,選民亦須預先到郵局領取選票。換言之,早於正式投票日前,不少美國人已開始廣泛聚集。而更重要是,投票日前的競選活動,候選人號召大量群眾幫助自己造勢,亦必然是個播毒溫床。美國史丹福大學在選前已發表研究報告,表示競逐連任的特朗普在6月至9月進行的18場造勢活動,恐已導致3萬人確診、700人因此病逝。隨着投票日臨近、選情變得白熱化,10月至11月競選活動的播毒風險只恐有增無減;特別是,在特朗普並不熱衷戴口罩的情況下,其支持者亦普遍不認同戴口罩。

 可以看到,選舉活動無疑會增加染疫風險。

 強制檢測 防患未然

 香港叫停原定9月進行的立法會選舉,肯定有利防範疫情擴散。尤其是,社區上潛藏的隱性患者持續揮之不去,若然硬要舉行選舉,整個9月份的日均新增確診人數便不會維持在數宗至20餘宗的低水平,更莫說此後有條件逐步放寬食肆、酒吧等限制措施了。

 的確,唯有在安全、可控的大前提下,經濟社會運作才有有序復常的可能。早前,隨着第三波疫情退卻,當局決定在10月31日的萬聖節前放寬措施,正是在安全、可控的基礎上進行;當時,大量市民出外慶祝並且湧到食肆、酒吧聚樂,一度有人質疑會令疫情死灰復燃,惟慶幸是,後來並無大型群體爆發出現,事實證明相關決定絕對適切。最近,個別社區及群組確呈小規模爆發跡象,以致當局不得不又收緊系列抗疫措施;不過,今次做法並非亡羊補牢,而是傾向防患未然,尤其本港即將由秋入冬,現在若不加以遏制病毒,將來後果恐怕不堪設想。事實上,近來本地確診個案,實仍處於偏低的個位數水平。

 始終,疫情防控的因時制宜,絕對不能僅僅眼復常一項,而必須不斷完善措施,如有紕漏更須立即修補。眾所周知,防範疫情的不二法門,乃是千方百計加強檢測,從而切斷病毒傳播鏈;其中,強制檢測,必然是終極的制勝手段。港府卒之引入強制檢測,先針對有病徵,以及高風險及高接觸群組,絕對是題中應有之義。過去10個月來的抗疫經驗已明確指出,若不就此加強防控,疫情每每藉此廣泛傳開。要加強保障市民健康,繼續穩步推進經濟社會運作復常,繼而讓大家度過安全、歡樂的聖誕新年,強制檢測乃是不可迴避的,也必須全港各界理性、務實地支持配合。

 所謂「與病毒共存」,並不意味完全不設防,以及自甘陷於「抗疫疲勞」;做足防控措施,不要過度鬆懈,以及因應疫情發展而不斷調整抗疫手段,在難免輸入個案之餘盡量爭取本地清零,才可在「與病毒共存」之餘將疫情衝擊降至最低。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