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出新角度】投資的心理距離-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内地

【計出新角度】投資的心理距離

2020-11-29
来源:香港商报网

 心理距離是一種解釋美感的概念,它意指美感的產生,是來自於觀賞者主觀感知與藝術品之間的心理距離。此概念源自於20世紀初對美學的研究。1912年,任教於英國劍橋大學的瑞士心理學家布洛在英國心理學雜誌發表了一篇名為《作為藝術的一個要素與美學原理的心理距離》的文章,開始了心理距離概念的討論。

 心理距離同樣適用於投資。投資是感性的,價格高的時候,可以有很大的獲利,價格低時則出現損失,而各種情緒也會影響人們做的投資決策。人們試圖讓投資變得更理性,但仍無法避免投資盈虧影響我們的心理。

 相比物理距離是測量實體在空間中的距離,心理距離是透過我們的心理感知,來測量事物之間的距離,這是我們衡量各種想法間的距離方式。任何時候你想像一事件結果時,這個結果都發生在心理空間裏。而心理空間的第一條規則是:遠處的東西看起來應該比近處的小。

 試想像一幅風景畫。在這幅畫中,每一個筆觸都與你眼睛實際距離相同,就是運用大小和清晰程度兩種方式表現物體的遠近。近景中的東西往往比遠景中的東西更大,畫得也會越清晰。研究顯示,我們對待內心中的想法也是如此。我們感覺東西距離我們越遠,賦予它的心理空間就越小。所以當我們思考20年後可能發生的事情時,我們不會去注意細節。但越是預期目前會發生的事情,則越會在你的腦海中佔據更多的心理空間。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員一直在研究心理距離對儲蓄行為的影響。他們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Is)、擴增實境技術(AR)和年齡增長預測軟體進行實驗,研究人們對自我未來的看法會如何影響行為決策。研究顯示,當人們認為的未來的自己越接近,人們就越可能做出良好的長期財務決策。

 英國切斯特大學 金融科技及數據分析教授 梁港生

[责任编辑: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