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控疫重在市民配合-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熱門話題】控疫重在市民配合

2020-12-09
来源:香港商报网

 李哲

 有鑑第四波疫情沒有緩減跡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收緊抗疫措施,食肆周四起晚市不能堂食、只能外賣,其餘娛樂場所、體育處所亦須關閉。

 自11月19日單日新增確診人數升破十宗以降,本地疫情幾乎未曾好轉,20日錄26宗,21日錄43宗,22日錄68宗,到29日更飆至115宗;踏入12月以後,疫情有一定的見頂趨勢,迄今未有再創高峰,惟每日個案仍維持在約80宗至100多宗之間的高水平。

 收緊措施 效果未如預期

 最為人沮喪是,早前系列收緊社交措施並未產生預期效果,最多只能紓緩疫情惡化,而未能有效遏止疫情。11月22日,因應跳舞群組出現大暴發,當局已要求派對房間等供租用作社交聚會的處所必須關閉;11月26日,更要求所有派對房間、夜店、酒吧等必須關閉,食肆限座令更收緊至4人一枱;到12月2日,限座令進一步收緊至2人,食肆堂食只可到晚上10時,另外公務員亦要在家工作,全港學校更須停課。

 有人或覺得,以上措施有點「擠牙膏」;惟同一時間,亦有人質疑措施過嚴。始終,抗疫必須張弛有道,於切斷病毒傳播鏈與維持經濟社會運作之間取得平衡,不能顧此失彼,尤其近月失業率已現明顯升勢。然而,無論是不夠緊,抑或是可以更緊,箇中最大問題是,為何當局收緊措施後,效果居然如泥牛入海般?相關答案才真正值得斟酌。

 事實上,在批評所謂政府抗疫不力的同時,市民開始抗疫疲勞,抗疫意識有所鬆懈,包括市面上依舊人頭湧湧,試問當人們不配合政府政策時,政策再多再辣又有何用?畢竟,呼朋喚友在家聚會聚餐,什麼限聚令、限座令都管不了的。

 此所以,政策只屬其次,市民本身意識才至關緊要。行政會議日前決定,將違反限聚令、口罩令的定額罰款由2000元大增至5000元,固然有助提高阻嚇效果,惟更重要的,是重新提醒市民現時疫情非常嚴峻,於此非常時期下的非常措施只為喚醒市民的非常意識——抗疫不能等閒視之,更不能完全鬆懈下來。

 檢測關係社會民生

 市民應配合抗疫,除了在公在私均須嚴遵限聚、口罩等要求,也在於積極地參與檢測工作。不必諱言,強制全民檢測難度不小,畢竟香港是個崇尚自由的地方。相信無人反對,自由肯定比強制好;不過,相信同樣無人反對,愈多人檢測,亦肯定愈有利香港走出疫困。換言之,這既是自由與不自由的命題,但我們也應明白,這同時是好與不好的命題,包括香港確診及病逝人數是多是少、經濟社會所受打擊是多是少,以及全港市民是遲是早恢復正常生活等的命題。

 近期,政府已加強檢測力度,由檢測中心到樣本瓶派發點,均創出了疫情以來的最多,特別是檢測利便度也大大增加,市民簡單到港鐵站已可取得樣本收集包。昨日港鐵所有樣本包派發完畢,確是一件喜事,證明市民的抗疫意識被重新喚醒,更非常踴躍地配合檢測工作;但另一方面,也反映政府的檢測供應仍待加強,當公眾檢測需求大增之際,不宜反過來陷入供不應求之窘。最理想情況是,隨社會終於廣泛接納檢測,推動全民檢測的政策實應再次提上議程——即使無法真箇全民檢測,一如上次普及社區檢測的經驗,只要再有百萬計市民願意配合,亦可大量切斷潛藏社區的傳播鏈。

 新一輪收緊措施初步擬維持兩個星期,即到12月24日的平安夜屆滿。眾所周知,如果疫情期間仍無消退跡象,收緊措施勢難有什麼放寬空間;那麼,市民恐怕須在嚴格的抗疫措施下,度過聖誕以至除夕元旦。只要在檢測好壞間作出明智抉擇,市民定必更有條件、更自由地歡度佳節。

[责任编辑:刘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