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心聲】「購物天堂」優勢還存嗎?-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界心聲】「購物天堂」優勢還存嗎?

2020-12-16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近日,筆者與一名同樣從事鐘表行業的朋友閒聊,談及鐘表零售市場的現況。他提及自己所銷售的高檔品牌手表,雖然在香港本地零售額下滑,但在海南的銷售情況卻十分喜人,更有意在當地增設人手及辦公室,看來其對海南離島免稅政策及未來的市場甚有信心。

 根據海口海關披露的數據顯示,從相關政策由7月1日開始實施至10月31日這4個月,離島免稅銷售金額120.1億元,同比增長214.1%;購物人次178.3萬人次,增長58.8%;購物件數1286.9萬件,增長139.7%。如此快速的增長,一來是因為免稅政策的吸引,二來亦因為疫情期間大部分人無法外遊。

 瓊島成為最大競爭

 2011年試行之初,遊客到海南購物,每年可以享受兩次免稅購物,總購物金額須在5000元(人民幣,下同)以內,可選擇的免稅商品種類僅有18類;2012年,商品種類放寬至21類,而每人每次最多享受8000元免稅金額;到了2015年,免稅品種擴大至38類,更適度放寬了香水、化妝品、手表、服飾等的單次購物數量限制;2018年12月,海南離島免稅政策再次調整,旅客每人每年免稅購物限額增至3萬元,且不限購買次數。

 儘管如此,那時香港在化妝品、奢侈品(如手袋、手表、衣物等)、電子產品等方面依然還有優勢,一來香港作為免稅港,奉行自由市場的原則,在政策上不會明確限制銷售品種及購物數量;二來奢侈品的單價普遍較高,輕易就會超出海南免稅購物的上限,因此有不少人仍會選擇到香港購物。

 不過,到了今年,中央發出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列明,容許旅客每年每人免稅購物額度提高至10萬元,增加電子產品等7類免稅品種,且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的免稅限額,僅對化妝品、手機和酒類「限購」。新政之下,雖然新方案仍有對化妝品單次限購30件、手機4件的規定,但其實數量上已經可以滿足到一般消費者的需求,在旅客眼中已與香港無甚區別。單件商品不再受限於8000元的限額,使香港高價奢侈商品的市場亦流失;加上電子產品的「解禁」,讓香港優勢進一步減少。

 爭取通關追回失地

 不少人期望,待疫情好轉之後與內地全面通關,能夠重振香港的零售及旅遊業。然而眼見海南島免稅店生意如此火熱、價錢亦十分有競爭力,通關之後的香港仍會是旅客眼中的「購物天堂」嗎?筆者認為,香港要追回失地,政府和業界都須加倍努力,尤其至少要做好以下兩方面:一是需要加強零售業的物流配套設施,讓顧客在購物時毋須手提沉重的購物袋,可以借鑑海南、韓國等的免稅購物模式,在商場內可以輕輕鬆鬆地購物,離港前只需要在機場提貨即可。甚至可以考慮開通便捷的零售跨境物流,讓遊客免除沉重的行李負擔。

 二是海關必須加強打擊本地的假貨。以往,「香港無假貨」成為內地民眾放心消費的保證,但近年來屢有藥物、化妝品、名牌衣物被爆出有售假現象,這對香港的商譽造成極大傷害。因此,希望業界及海關能夠採取更主動、更嚴厲的措施杜絕假冒商品,重拾消費者對香港商品的信心。

[责任编辑: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