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脈搏】加強信息化促教育改革-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香港脈搏】加強信息化促教育改革

2020-12-18
来源:香港商报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何子煜

 本港正加緊應對第四波疫情。綜觀一整年來與疫情周旋的表現,教育界顯得進退失據,停課、網課、復課等教學模式的切換時有爭論,令各方無所適從。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政府和教育界一直缺乏教育信息化的思維,認為網課只是應對疫情的臨時措施,忽略網課對於整體教學系統的意義,由始至終未有深入思考如何妥善結合網課與面授課,亦未曾思考全面構思教育信息化藍圖,從而優化混合教學模式,白白錯失深度改革的機會。

 香港早在1998年已公布《與時並進善用資訊科技學習五年策略》,政府投放大量資源規劃資訊科技教育的相關基建支援和教師培訓,連同2004年、2007年和2014年的工作,政府已發表了四份資訊科技教育的策略文件,在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上可謂早佔先機。然而,上述四份策略文件都過於側重基建和課程上的問題,例如先後提出了ICT和STEM等不同的課程規劃。而在最新一份的(2014)文件中,更重點指出要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模擬程序、編碼等技能,但對於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如何應用在教學模式上,則未有充分回應。欠缺了教學模式上的改革,導致香港教育界在線上教育上縛手縛腳的情況,在疫情下表露無遺。

 反觀內地今年發布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總結》當中,就向外界呈現了教育模式創新上的亮麗成績。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慕課,單是2019年4月舉辦的慕課大會,學習人數就超過3.1億人次。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合共上線2069個,涵蓋國際營銷市場學、兒童口腔醫學等多元學科。內地更應用遠程教育,開展了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受惠人數以百萬計。

 發展教育科技應用的契機

 疫情下,香港師生均已接觸教育科技應用,將教育信息化概念應用在教學模式上初具成效,成為了推動教育科技應用的重要契機。目前香港的大專院校均普遍使用網上教學平台,在信息化發展上具較深厚基礎。政府應以大專級別的教育作為試點,嘗試優化其教學模式,長遠探討覆蓋到中小學。政府可設立信息化資助計劃,以一筆過撥款模式,支援大專院校引進雲端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院校的網絡教室、校園設施管理等範疇。同時,資助計劃亦可涵蓋大專院校建立虛擬醫院、虛擬酒店、虛擬地盤等不同線上教學場景的支援,讓更多不同學科的學生感受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優點。

 教育信息化對社會而言是相對新穎的概念,政府應更認真思量潛在風險。政府可廣泛諮詢教育界領袖和前線工作者的意見,盡早探討信息化教育資源的版權保護,以及線上資源共用或交易的機制,並透過成立大專教育界和資訊科技業界的協作平台,支援大專院校優化網絡安全工作,進一步保護學生個人資料和線上教學資源,從而建構安全而穩定的線上教學環境。長遠來說,政府應更新相關的策略文件,及早規劃教學環境、資源建設、人才培養方針等不同方面的未來發展方向,尤其要部署有效地將信息化教育拓展到更多不同領域,方能讓香港免於落後。

 側重硬件和課程編制,忽略教育模式上的改革,無異於教授微積分時,要學生拿着算盤上課。是故在一人一智能設備的時代,社會大眾仍然普遍認為,要到校園上實體課,才算認真地上學。教育信息化建設需時,固然無法「即插即用」處理眼下的疫情危機,但公共衛生風險並不會在新冠肺炎後就絕跡世界,政府須以前瞻思維引導各界,盡早為今後的風險未雨綢繆。

[责任编辑: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