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賢冀融合科技建築創新生活-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招商 > 社团商情

董偉賢冀融合科技建築創新生活

2020-12-24
来源:

       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巴特利特建築學院的董偉賢獲得了2020年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特別獎。作為一名專業的建築設計師,他致力於用混合媒體的方式展現各類建築,以創新的方式展現自己的設計理念,也希望通過這些作品讓人們思考可持續發展、文化保育和社區共建等話題。董偉賢的作品《Phygital Habitat》,靈感或多或少來自今年新冠疫情的「隔離」與「困足」。他希望建築和藝術能夠更多展現人文關懷,讓科技的冰冷轉化成促進靈魂交流、人與人溝通的利器。

香港商報記者 呂明霞

利用虛擬遊戲「活化」團地

董偉賢的作品《Phygital Habitat》,聚焦在日本的「團地」建築上,董偉賢通過虛擬與現實的結合,用遊戲的手段展現社區活化的願景。在日本經濟騰飛時期,嬰兒潮和城市化發展導致住宅需求急劇增加,為了解決新增人口的居住問題,政府開始大批建設「集體住宅」—團地。如今的團地已經成為房子老、治安差、窮人紮堆的象徵,不少年輕人不願搬進團地居住,董偉賢的設計正是圍繞這個社區文化現象,以視頻的方式呈現社區活化的設想。


「團地代表了日本上一代人的記憶和生活方式。在60年代的日本,能夠擁有抽水馬桶、餐廳廚房和陽台,都是現代化的標誌,家外的商店學校醫院等生活設施也很齊全。那時候能夠住進團地,是一件新潮的事。對團地相關主題的探討來自我的個人興趣,社區共建也是我這次的目標,特別是城市化、老齡化等問題,必然會得到各個地區的普遍關注。」董偉賢希望自己設計的內容可以真正幫助大家改善生活,也能調動更多人參與到社會活動中。

董偉賢講到,由於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許多線下採訪、實地考察的活動轉成線上。他通過現實與虛擬的對比,呈現老化單調的實際生活與繁榮有趣的遊戲世界:「日本是一個非常熟悉遊戲(gaming)的國家,相信即使是70多歲的婆婆也會操作電子遊戲,交互現實(AR)的方式可以讓老年人通過遊戲重返輝煌年代,也能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團地背後的文化,為老社區注入新鮮血液。」

       董偉賢視頻中呈現的人物有血有肉,地域特色也十分明顯,例如76歲的Mika San在家人去世後成為獨居老人,常常希望「有一個人能夠充實我的生活」;42歲的Yao Sze An一邊說國語,一邊講述自己對團地的喜愛。改造之後的團地小區融合了日本傳統建築和現代城市建築的特色,日式澡堂、拉麵店、禦手洗等設施與大阪跑步人標牌形成鮮明對比,視頻中豐富的文化元素應接不暇,視頻最後的「狂歡節」似乎是董偉賢對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終極希冀:社區住戶攜手狂歡,大象、犀牛、斑馬等打破次元壁的動物應接不暇,吉祥之鳥仙鶴在上空盤旋。遠處看到的不再是排放污染的汽車、飛機和冷漠的行人。

新的媒介打破時空界限

參與社區共建的建築師有很多,建築設計本身也是從構想到實體的過程,而將虛擬現實的理念融入其中的人卻比較少。董偉賢的創意或多或少來自今年新冠疫情的「隔離」與「困足」:「從2020年1月份構思項目開始,我就想更多加入虛擬(Virtual)和數碼(Digital)的方法呈現設計。在老齡化社會中,許多老人都處於失語的狀態,即使有社工的參與依然屬於社會外層,他們就像老舊的『團地』建築一樣,需要了解與關懷。這也是我希望科技在其中發揮的作用——給予更多靈魂上的交流,促進人與人的溝通。」

在董偉賢看來,科技本身是數據性的、冷冰冰的,越來越多的人透過電子屏幕線上溝通,隨之而來的也有缺乏實際溝通的冷漠和過度娛樂化的社會風氣,「從這次DFA的獲獎者來看,製作動畫的設計者少之又少,與不同專業、不同國籍的人合作也拓展了我的思維,為我提供了思考的新角度。」他表示,自己想去歐洲繼續學習遊戲,融入建築理念中,為人們創作更多新鮮有趣的生活模式。他的遊戲清單中也有聯機、單人和各種交互遊戲:「The sims《模擬人生》、GTA《俠盜獵車》、Pokemon Go《精靈寶可夢》等遊戲我都很喜歡,玩遊戲不僅是一種消遣方式,也是開拓另一個世界的新方法。」

董偉賢希望去歐洲繼續學習遊戲,融入建築理念,為人們創作新鮮的生活模式。

更多關於董偉賢的作品可在網絡觀看:https://www.ryantung.org/

[责任编辑:社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