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上學與就業受粵港兩地政協委員關注-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港青上學與就業受粵港兩地政協委員關注

2021-01-24
来源:香港商报网
    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1月24日上午舉行大會,省長馬興瑞在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在2021年工作安排章節明確提及,要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促進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記者發現,廣東省政協委員李衛東、陸海等對香港青年如何來大灣區內地上學和就業遞交了相應的提案。

    李衛東:放寬政策助港澳少年來粵上學
 
 
    李衛東委員是佛山石門中學的校長,他在《關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學生深度交流的提案》中指出,目前在廣東省內生活居住的15歲以下港籍子女約20萬人,香港修例風波後,送小孩回內地上學的香港家長越來越多,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學生深度交流、開辦能提供與香港在學制和課程上相互銜接的港人子弟學校(班)、打通兩地就學壁壘已迫在眉睫。
 
    李衛東表示,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的港籍適齡學生近10萬,但內地公辦學校辦的港人子弟班條件並不理想,同時港澳地區也沒有滿足內地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入讀的雙向優惠政策。他建議,政府可先在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珠海等城市各重點扶持1-2家上規模、高檔次的港人子弟學校專供港籍學生入讀。放寬基礎教育學校在灣區內的合作辦學政策門檻,鼓勵港澳基礎教育學校與內地知名中小學聯合創辦新型學校,促進雙方互認學籍,高度融合課程資源,以滿足灣區青少年學生深度交流的現實需要。
 
    他還建議設立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學生成長導師庫,選聘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和企業家、高校學者、行業精英等加入,甘當青少年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引導灣區青少年學生從小培育出家國情懷。

    陸海:精準推動港青融入大灣區發展
 
 
    廣東省政協委員陸海是香港志願者協會主席,此次是她第14次參加廣東省兩會。因疫情原因,她今年在香港參會並遞交提案《精準的國情體驗——深入推動香港青年多方位融入大灣區發展》。
 
    陸海認為,部分香港青年國家認同感不強,主要原因還是對祖國不甚了解甚至誤解,加上青年向上流動面臨一些困難和阻力,受到煽動後,容易用參與運動等極端方式表達不滿。她表示,為改變部分香港青年的歧見,過往的港青內地交流多安排為幾周時間的短期交流,主要還是以旅遊為目的,來內地走走,輕輕點水了解城市和人文歷史,沒有以主人翁的身份親身體驗內地的發展成就和巨大變革。難以讓年輕人擺脫成見、拉近距離和攜手合作。
 
    她建議,粵港澳三地政府應精準施策,增加港澳青年的內地生活體驗周期,包括支教或工作,至少一年期,讓港澳青年能長時間對內地的城市規劃、人民生活狀況以及社會發展趨勢有深入了解。精準設計粵港大學交換生計劃,加強兩地學術交流,讓香港的大學生多與內地的學生長期接觸、交流認識,客觀認識內地優秀學生的水準能力,真正做到取長補短,在擴大自身眼界的同時,又能了解當前國家發展現狀,增強國家認同感。
 
    「香港從來不乏高學歷人才,唯由於缺乏天然資源,經濟產業單一化,以致很多專業優才難以大展拳腳。」陸海說,近年特區政府推出了鼓勵青年前往大灣區發展的「青年創業計劃」,每年約有4000名青年受惠。她建議,進一步加大資金資助力度,精準打造優質創業平台,提供精準創業項目引導,也期待內地能出台更多措施,適當填補或縮小內地與香港的就業薪酬差距,進一步增強更多香港青年參與國家大灣區事業的意願。(記者 李苑立)
 
[责任编辑:赵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