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到2023年電子元器件銷售總額達到21000億元-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内地

工信部:到2023年電子元器件銷售總額達到21000億元

2021-01-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據工信部微信公眾號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3年,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電子元器件銷售總額達到21000億元,進一步鞏固我國作為全球電子元器件生產大國的地位,充分滿足信息技術市場規模需求。

 總體目標方面,《行動計劃》提出,到2023年,優勢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業鏈安全供應水平顯著提升,面向智能終端、5G、工業互聯網等重要行業,推動基礎電子元器件實現突破,增強關鍵材料、設備儀器等供應鏈保障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電子元器件銷售總額達到21000億元,進一步鞏固我國作為全球電子元器件生產大國的地位,充分滿足信息技術市場規模需求。

 ——技術創新取得突破。突破一批電子元器件關鍵技術,行業總體創新投入進一步提升,射頻濾波器、高速連接器、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光通信器件等重點產品專利布局更加完善。

 ——企業發展成效明顯。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電子元器件企業,力爭15家企業營收規模突破100億元,龍頭企業營收規模和綜合實力有效提升,抗風險和再投入能力明顯增強。

 《行動計劃》強調了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強化市場應用推廣等7項重點工作,具體如下:

 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實施重點產品高端提升行動,面向電路類元器件等重點產品,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專利、技術壁壘,補足電子元器件發展短板,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構建多層次聯合創新體系。支持企業、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在電子元器件領域探索成立製造業創新中心,加大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研發力度,搭建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平台。鼓勵各地圍繞特色或細分領域,開展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形成差異化發展。

 完善知識產權布局。鼓勵企業、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並開展國內外知識產權布局。探索建立專利池,圍繞電子元器件開展專利分析和預警。開展知識產權試點企業培育工作。

 強化市場應用推廣

 支持重點行業市場應用。實施重點市場應用推廣行動,在智能終端、5G、工業互聯網和數據中心、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行業推動電子元器件差異化應用,加速產品吸引社會資源,疊代升級。

 強化產業鏈深層次合作。推動電子元器件及其配套材料和設備儀器企業、整機企業加強聯動,共同開展產品研製,加快新型電子元器件的產業化應用。引導上下游企業通過戰略聯盟、資本合作、技術聯動等方式,形成穩定合作關係。

 加速創新型產品應用推廣。面向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物聯網、新能源、新基建等新興需求,開發重點應用領域急需的小型化、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電子元器件,推動整機企業積極應用創新型產品,加速元器件產品疊代升級。

 夯實配套產業基礎

 突破關鍵材料技術。支持電子元器件上游電子陶瓷材料、磁性材料、電池材料等電子功能材料,電子漿料等工藝與輔助材料,高端印製電路板材料等封裝與裝聯材料的研發和生產。提升配套能力,推動關鍵環節電子專用材料研發與產業化。

 提升設備儀器配套能力。支持技術難度大、應用價值高、通用性強、對電子元器件行業帶動大的配套電子專用設備與儀器,如刻蝕顯影設備等工藝設備、顯微CT等檢測分析儀器的研發及產業化,提升設備儀器質量和可靠性水平。

 健全產業配套體系。鼓勵和引導化工、有色金屬、輕工機械、設備儀器等企業進入電子元器件領域,開展關鍵材料、設備的研發和生產,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實現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增強試驗驗證能力,提升關鍵環節配套水平。

 引導產業轉型升級

 提升智能化水平。引導企業搭建數碼化設計平台、全環境仿真平台和材料、工藝、失效分析數據庫,基於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技術,推進關鍵工序數碼化、網絡化改造,優化生產工藝及質量管控系統,開展智能工廠建設,提升智能製造水平。

 推廣綠色製造。推進全行業節能節水技術改造,加快應用清潔高效生產工藝,開展清潔生產,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強度,實現綠色生產。優化電子元器件產品結構設計,開發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產品。制定電子元器件行業綠色製造相關標準,完善綠色製造體系。

 培育優質企業。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兼併重組、資本運作等方式整合資源、擴大生產規模、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合規履責和抗風險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附加值高、有核心競爭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促進行業質量提升

 加強標準化工作。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共性技術的標準研製,持續提升標準的供給質量和水平。引導社會團體加快制定發布具有創新性和國際性的團體標準。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專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開展國際標準制定。

 提升質量品牌效益。優化產品設計、改造技術設備、完善檢驗檢測,推廣先進質量文化與技術。引導企業建立以質量為基礎的品牌發展戰略,豐富品牌內涵,提升品牌形象和影響力。開展質量興業、品牌培育等活動,定期發布質量品牌報告。

 優化市場環境。引導終端企業優化電子元器件產品採購模式,倡導優質廉價,避免低價惡性競爭、哄抬價格、肆意炒作等非理性市場行為,推動構建公平、公正、開放、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

 加強公共平台建設

 建設分析評價公共平台。支持有能力、有資質的企事業單位建設國家級電子元器件分析評價公共服務平台,加強質量品質和技術等級分類標準建設,圍繞電子元器件各領域開展產品檢測分析、評級、可靠性、應用驗證等服務,為電子系統整機設計、物料選型提供依據。

 建設科技服務平台。支持地方、園區、企事業單位建設一批公共服務平台,開展知識產權培訓與交易、科技成果評價、市場戰略研究等服務。鼓勵建設專用電子元器件生產線,為MEMS傳感器、濾波器、光通信模塊驅動晶片等提供流片服務。

 建設創新創業孵化平台。支持電子元器件領域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創業支撐平台建設,推動建立一批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生態孵化器、加速器,鼓勵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技術、市場應用及推廣等扶持。

 完善人才引育機制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深化產教融合,推動高等院校優化相關學科建設和專業布局。鼓勵企業建立企業研究院、院士和博士後工作站等創新平台,建立校企結合的人才綜合培訓和實踐基地,支持企業開展員工國內外在職教育培訓。

 加強人才引進培育。多渠道引進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加快形成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專家隊伍。發揮行業組織及大專、高等院校作用,鼓勵企業培育和引進掌握關鍵技術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團隊,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引導人才合理流動。引導企業通過合規途徑招聘人才,保障人才在企業間的正常流動,加強職業道德宣傳,降低人員流動損失,鼓勵企業為人才創造有利的成長空間,提升福利待遇,完善人才職業晉升通道,提升電子元器件行業人才歸屬感。

 此外,《行動計劃》提出了四項保障措施:

 ——加強產業統籌協調。建立健全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加強協同配合和統籌推進,積極推動解決產業發展中重大事項和重點工作。加強央地合作,指導各地統籌規劃基礎電子元器件重點項目布局,適時推進主體集中和區域集聚。做好重點領域監測分析和跟蹤研究,加強與現行相關政策銜接,有序推進各項行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圍繞電子元器件產業,推動生產、應用、融資等合作銜接,加快市場化推廣應用。充分利用產業基礎再造等渠道支持創新突破。鼓勵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等加大投資力度,引導地方投資基金協同支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吸引風險投資、融資租賃等多元化資金支持產業發展。

 ——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加強對電子元器件行業壟斷、傾銷、價格保護、侵犯知識產權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預警和防範,維護公平競爭、健康有序的市場發展環境。促進行業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節能環保、和諧用工。引導電子元器件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推行企業產品標準、質量、安全自我聲明和監督制度。

 ——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拓展電子元器件產業國際交流合作渠道,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標準化機構等交流溝通,推動與國際先進技術及產業鏈對接。推動電子元器件產業國內國際相互促進,鼓勵全球領先企業來華設立生產基地和研發機構,支持骨幹企業開拓海外市場,與境外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人才、資本等合作,構建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的產業格局。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