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經局局長邱騰華接受商報專訪指出 香港入RCEP非由零開始-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香港

商經局局長邱騰華接受商報專訪指出 香港入RCEP非由零開始

2021-02-03
来源:香港商報

 剛剛過去的2020年,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成功簽署,是這個全球灰暗年份的亮點之一,亦成為實現區域合作的重要成果。進入新年,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接受本報專訪時盛讚RCEP是一份好好的貿易協議,為全球自由貿易打了強心針,可讓各方達致共贏,亦極為適合當前營商環境;香港對加入RCEP亦表達了濃厚的興趣。 

 邱騰華形容,「在特朗普主政時期,美國政府實施保護主義,在自由貿易方面是『大退步』。面對過往經濟聯盟被『拆夥』,RCEP對於各國而言,顯得彌足珍貴,相當重要。」他盛讚國家與東盟各國等能夠簽署RCEP,是「逆流而上」,為自由貿易注入「強心針」。

 RCEP一眾會員國GDP加起來佔全球三分一。資料圖片

 RCEP簽約方GDP佔全球三分一

 邱騰華續指,RCEP是經濟全球化的縮影,締約各方佔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全球三分之一的國民生產總值(GDP),「若能夠加入,香港可從中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RCEP成功簽署,可謂在美國單邊主義的死局之中「開出了一扇窗」。原本1995年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讓全球各地經濟逐步邁向「一體化」。不過,自特朗普上台後,經濟全球化便開始大倒退。特朗普不僅於就任之初,單方面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還於2018年及之後向中國展開了貿易戰。此舉雖然不至於令全球經濟「脫鈎」,但亦令全球化進程受阻。RCEP的締結,可謂在去全球化逆流下,為各國實現區域合作奠定了基礎。

 目前,RCEP締約方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及東盟10國。邱騰華形容,減少貿易壁壘,讓締約各方開拓市場,促進電子商貿等,可讓各方達致共贏,相當適合當前營商環境,「RCEP可算是一份良好的貿易協議」。

 香港加入RCEP後經濟發展空間勢進一步擴大。

 香港加入RCEP反應正面

 對香港而言,參與RCEP有何好處?香港又會有哪些促進區內貿易合作的動作?邱騰華稱,RCEP締約各方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澳洲和新西蘭除服務業外,還在供應鏈方面具有優勢;至於日本和韓國則具備「服務+傳統生產」的經濟結構,反映締約方經濟結構甚具競爭力。而香港,服務業之發達在全球是有目共睹。

 至於香港何時能加入RCEP這一全新貿易協定,從而在區域合作方面扮演更重要角色,邱騰華雖未有確實回應,惟他強調——在早年RCEP談判期間,香港就已經「打了招呼」,表達了加入RCEP的意願,中央政府和東盟國家的態度均十分正面。

 事實上,目前15個締約方當中,除日本和韓國外,香港已與其中13個邀約方簽署有貿易協議。因此,邱騰華相信,日後香港加入RCEP的商討過程,並非「由零開始」,相信未來將聚焦於產地來源界定及關稅減免兩方面展開商討,期望藉此便利區內貿易增長。

 內地「雙循環」是港重要機遇

 香港加強區域內合作,除了體現在港府積極爭取加入RCEP外,也體現在特區與內地之間的互動之上。中央去年就經濟發展提出「內循環」及「雙循環」概念,邱騰華認為,這對香港是「雙重機遇」。

 「國家願意『走出去』,包括加入WTO以及建設『一帶一路』,已發出明確信息,說明國家非常有决心開放內地經濟,香港大力參與,可謂體現了『國家所需、香港所長』。」邱騰華說。

 另一方面,市場上有一些聲音指稱,香港近年過於講求「與內地融合」,亦有聲音企圖將香港國安法污名化;亦有意見認為,種種因素都讓香港商營環境受到影響,令香港在參與區域和國際合作上充滿了不確定性。對此,邱騰華回應表示,過去兩三個月,的確有少數商人向他反映對香港國安法有憂慮,但他亦明確告訴這些人——香港勝就勝在「一國」之下有「兩制」,相信未來「可讓事實和在地(香港)商人說明一切」。

 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順應潮流

 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大勢所趨,但坊間仍有少部分人炒作近年香港與國際「漸行漸遠」,不利香港參與區域合作,也逐漸失去了昔日國際經貿及金融中心的光彩。對此,邱騰華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當前局面下,加強與內地合作是「順應潮流」,香港與內地都互相受惠。

 「內地與香港合作是『市場主導』,而非『由上而下』的方式促成。」邱騰華說,香港對各方「一視同仁」,是「最合理的促進者」。

 2019年中央頒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後,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各主要城市之間如何互動,一直備受關注。對此,邱騰華稱,大灣區各主要城市有其各自優勢,但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是連為一體(matrix);憑藉在高端服務業優勢,以及中央所賦予經貿中心的地位,香港可進入內地市場,同時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起促進作用。

 另外,對於實行多年的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邱騰華強調,CEPA是最有生命力的自由貿易協議,期望中央可在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之餘,也可讓香港一如既往參與和善用CEPA。

 香港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後,可以加強大灣區內的空運合作。

 入股珠海機場促進空運合作

 香港若要藉區域合作,鞏固既有的金融及航運中心地位,除了要締結全新貿易協議,也要在航運方面下工夫。近期港府入股珠海機場,可謂是香港加強與內地各省市聯繫方面一個十分重要的舉措。

 為了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去年11月發表施政報告時提出,容許機場管理局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藉以增加與香港國際機場的協同效應。

 資料顯示,珠海機場目前擁有70多個內地航線點,當中包括溫州等二線城市。香港國際機場有200多條國際航線,但僅有50條航線通往內地。分析認為,若機場管理局成功入股珠海機場,有助香港增加與各省市的直航航班之餘,也可把香港與內地的直接聯繫深入到內地二三線城市。

 邱騰華亦表示,雖然珠海機場是二線機場,但若機場管理局成功入股,相信可發揮互補作用,協助香港航空領域在中央提出的「內循環」及「雙循環」中發揮更重要角色。

 香港大學最早在大灣區開設分校,現時港大深圳醫院已具相當規模。

 大灣區科教合作前途無量

 除了鞏固國際金融及航運中心的地位,藉以在區域合作方面取得更大主導權,近年香港不少高等院校也進入粵港澳大灣區,有助於在不同層面促進兩地相互了解。

 特首林鄭月娥去年11月發表施政報告時,已明確提出支持和協助多所香港大學在大灣區內辦學。資料顯示,除了早年已經分別在深圳和珠海辦學的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以外,香港科技大學位於廣州的校舍正在建設當中,香港城市大學則選擇於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興建分校;另外,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都會大學分別位於佛山和肇慶的分校,亦都處於籌備階段。

 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郭毅可近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需要一流科技,而浸大將於珠海建立科研發展基地。他續指,旗下深圳研究院一定會把握大灣區發展的新形勢,真正成為浸大於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深圳地區的研究基地。

 林鄭早前表示,優質的大學是香港在國家、區域和全球層面的優勢,一些香港的大學已經計劃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新校舍,十分欣賞香港院校校長的長遠目光和承擔,港府將會繼續支持有關項目。對此,邱騰華十分認同,他表示在教育和科技層面,港澳和灣區內地9城市的合作將蔚為大觀、前途無量。(記者 鄺偉軒)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