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趨勢】港深聯手潛力無限 金融科技全球一哥不是夢-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香港

【香港新趨勢】港深聯手潛力無限 金融科技全球一哥不是夢

2021-02-10
来源:香港商報

 2020年全球經濟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幾陷癱瘓,保持社交距離已成社會共識,疫情令全球人類生活巨大轉變,日常工作生活轉為線上進行逐步習以為常。雖然互聯網行業商機處處,但多年來香港真正跑出的互聯網企業卻屈指可數。其實,香港與內地在發展互聯網產業上各有優勢,香港與深圳在金融科技上應加強合作,日後有條件成為全球一哥。

 曾擔任互聯網專業協會(iProA)會長多年的前海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指出,香港搞網企最缺乏就是市場,互聯網企業需要一個很大的市場,香港本地700多萬人口的市場相對太小,由於內地對ICP(互聯網內容供應商)有發牌照限制,對境外互聯網企業的審批很嚴格,故香港網企也很難進入內地市場發展。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也認同,本地互聯網初創企業如只考慮本地市場,就較難發展成龍頭企業。她建議香港的初創企業可更有彈性地在內地營運互聯網業務,而本港互聯網企業應尋找內地有實力的企業合作,將雙方的技術在兩地發展,甚至拓展到外地,如東盟國家等發展。

 中國科網股龍頭騰訊,正是深圳高科技產業的代表性企業。

 港市場細網企發展空間受局限

 洪為民續指,雖然市場無法改變,但本港互聯網企業可「揚長避短」,特別應多將眼光放在企業市場,針對企業客戶去擴展業務。他解釋,香港若是做金融支付去與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搶消費市場就完全沒勝算,但若做企業支付,例如貿易融資等,阿里(9988)或者騰訊(700)等科網大佬則難拼過豐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因為廠商和貿易商等都是這些銀行的客戶。

 在互聯網科技上,雖然香港並非處於最前列位置,世界上頂尖科網巨企中亦未見港企身影,但香港也有本身獨特的優勢,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在金融領域的互聯網科技(FINTECH)領域確是成就頗豐,例如香港8家獨角獸(估值在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中,有3家便是金融科技企業,現時本港還有8家虛擬銀行,4家虛擬保險銀行。而金管局在2018年推出的即時電子支付系統轉數快(FPS),更是全球首創的跨平台電子支付系統。據最新的截至去年11月的數據,轉數快已累計錄得654萬個登記,共處理1.6億宗實時交易,涉及交易額約1.9萬億港元及340億元人民幣。

 洪為民表示,香港本身有幾十萬家企業,且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企業客戶遍布全球,在金融領域有很寬廣,並且很豐富的應用場景,包括股票、債券、銀團貸款、期貨、保險再保險等等。而香港互聯網行業從來不缺乏創意,過去來說缺少的是技術,但在現今社會有錢就有技術,自己做不到完全可以去買,關鍵是要應用得好,可做大做強。

 香港金融實力強與深圳科技實力結合將是強強聯手。

 善用兩大王牌技術與金融

 「目前世界上發展金融科技的國家和地區還未有自稱第一者,若香港能與深圳一同合作,我相信將有機會成為世界領先者。」洪為民解釋,深圳除了騰訊(700)之外,還有微眾銀行、中國平安旗下的陸金所等,它們均有很好的經驗,也有很好的技術支撐,但反而它們沒有像香港那麼多的金融應用場景,若兩地聯手發展金融科技,前途無可限量。

 葛珮帆亦認為未來將會有更多傳統服務型的行業會在互聯網上進行工作,如合約簽署、大額買賣成交、仲裁等,而這些服務行業不單止需要技術支援,亦需要法律的支持去作出跨境的運作。香港正研究開發電子工商登記證,這些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將使香港繼續在連接中國內地市場與外國市場對接發揮積極作用。

 互聯網醫療商機香港能否分杯羹?

 互聯網行業在疫情中迎來新生機,其中不得不提互聯網醫療。如今內地的互聯網醫療市場越做越大,瑞銀稱其有望成萬億級市場。在香港,互聯網醫療雖未可與內地比擬,但卻也正悄然改變。

 科學園培育初創應用科技集團(Applied Technology)創辦人兼首席運營官黃峻介紹,旗下一站式醫療診斷平台「ClinicOne」去年因疫情也迎來爆發期,「視像診症」的服務受坊間追捧,根據其與合作夥伴卓健醫療及康健醫療的數據,平均每月錄得約1000人使用該平台線上問診。此外,為配合視像診症服務,集團去年亦新推出一些穿戴式裝置,令醫生可在診症時即時看到病人各項身體指標數據,包括心跳、心電圖及脈搏等。

 從線上預約到診症再到派藥,整個流程都可在一站式完成,黃峻表示這是平台的優勢,不同於坊間要麼是單一做預約要麼單一做藥品服務不同。下一步集團的開發重點會是進一步配合視像診症,去開發更多的穿戴式裝置,例如某個病症,可長期穿戴IOT物聯網裝置,通過5G技術,令醫生或者醫療機構可實時監測病人的身體狀況。

 5G助視像診症普及

 其實,內地互聯網醫療產業發展歷史已久,內地早在2000年已有大量的醫療網站湧現,至2014年許多初創企業加入大軍,現時三大互聯網醫療巨頭,平安好醫生(1833)、京東健康(6618)及阿里健康(241)等均是佼佼者。但香港並未見到像內地互聯網醫療這樣百花齊放的現象。問及是否擔心疫情平復過後,客源也會隨之流失?黃峻反問:「你會放棄用習慣了的東西嗎?更何況是方便的東西。」他表示,雖然可預見不會如疫情期間這麼火,但相信當這種線上問診的行為變成習慣後,消費者不會輕易去改變。現時大部分線上問診類型都是感冒或者傷風咳嗽等,但真正需要線上診症的可能是一些長期病患和長者,這也是集團未來想去重關注的兩大群體。

 暨大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鍾韻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如果不是被迫無奈,相信消費者還是更願意與醫生進行面對面問診,怕小病拖成大病,當然也不排除線上醫療的趨勢,像有不少App推出醫療健康諮詢功能,但實際上用的人還是少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內地已上線互聯網醫院超過600家,其中在2020年1月至9月期間新增244家,當中不乏線下醫院主動參與其中。而在香港,疫情令公營醫院負荷加大,一些非緊急的醫療服務暫停,更是加長了病人排隊等候時間,同時私營醫院費用高昂,也令不少病人望而卻步,港府會否推動公營醫院與私人企業去開發互聯網醫療系統?

 香港角色好牙煙 重新定位是上策

 去年8月谷歌及臉書放棄「太平洋光纖電纜網絡」(PLCN)原本連接香港的計劃,顯然中美角力持續,互聯網成為主要戰場,香港夾在其中,美國IT企業會否從此放棄香港?

 葛珮帆相信,暫時看不到美國公司會放棄香港業務,谷歌及臉書仍然在香港互聯網佔有相當大的份額,而YouTube更準備在香港推行網絡電視。她續指,反而有見很多不同的外地公司希望透過香港打入內地市場,所以香港應該善用其區域性優勢,協助外國企業打入內地市場。她又表示,內地的科技企業仍忙於內銷市場,香港企業應該為優質的內地科企方案領取海外代理權,協助開發海外市場。

 洪為民特別提及中美角力還可能會再升溫,「現在不是最壞的情況,還有機會更壞,但估計往更壞方向發展的機會也不高」。不單是PLCN,更有不少連接香港的光纖都被擱置,香港不少互聯網企業均受到了附帶傷害。他又指,在這個問題上,香港從來都是個中轉站,若美國企業還需要內地市場,那麼香港還是個好地方,不論是法律體系還是監管等,外國人可能更加熟悉。(記者 邱媛媛)

 專家學者觀點

 前海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

 目前世界上發展金融科技的國家和地區還未有稱第一者,但若香港能與深圳一同合作,我相信將有機會成為世界領先者。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

 香港正研究開發電子工商登記證,這些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將使香港繼續在中國內地與外國市場對接中發揮積極作用。

 暨大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鍾韻

 最根本的問題,市民的就醫習慣及行為是否有改變才能決定互聯網醫療企業是否能在港立足。

 科學園培育初創應用科技集團創辦人兼首席運營官黃峻

 雖然可預見不會如疫情期間這麼火,但相信當這種線上問診的行為變成習慣後,消費者不會輕易去改變。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