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表演藝術家楊在葆在京去世 享年85歲-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著名表演藝術家楊在葆在京去世 享年85歲

2021-02-15
来源:新闻晨报

 綜合內地媒體消息,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楊在葆於2月13日在京去世,享年85歲。

 楊在葆,1935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省宿州市,上影演員劇團電影表演藝術家,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曾出演《紅日》《江水滔滔》《從奴隸到將軍》《血,總是熱的》《代理市長》《原野》等,多次獲得金雞、百花獎。

 2019年11月23日,楊在葆獲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榮譽。

 楊在葆身材高大魁梧,以「銀幕硬漢」形象為大眾所熟知。

 1960年楊在葆就在湯曉丹執導的電影《紅日》裏得到了一個角色。連長石東根算不上主角,但楊在葆卻以充滿激情和朝氣的表演,鮮明地刻畫了這個農民出身的基層指揮員,以戰場上的英勇無畏和生活中的散漫霸氣,顛覆了觀眾印象中的「英雄」形象。五年後,他與達式常合作主演了劇情電影《年青的一代》,轟動全國。

 之後他又先後參加了《白求恩大夫》、《年青的一代》的拍攝,1965年調到上海電影製片廠。

 《血,總是熱的》劇照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楊在葆又在《血,總是熱的》中飾演廠長羅心剛——一個衝破重重阻力的改革者,為當時的銀幕留下了一個嶄新而獨特的硬漢形象,並獲得第四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和第七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楊在葆飾演的羅心剛是新任的鳳凰絲綢廠廠長。他不僅致力於改變產品滯銷的局面,也是憂國憂民的實幹家,既能指揮全局,又善於身體力行,有一顆火熱的心,關心人、理解人、光明磊落、勇敢自信。一開始他沒想到把機器印花改為手工印花這樣小小的變動會引起軒然大波。雖然與種種陳規陋習的鬥爭令他精疲力盡,但他並沒有氣餒,反而更加剛毅堅定。

 「同志們,沒有退路了。我們只有和黨同心同德,拼出一個現代化的中國來。有人說中國的經濟體制像一架龐大的機器,有些齒輪已經鏽住了,咬死了,可是只要用我們的血做潤滑劑。這話已經說濫了,不時髦了,沒人要聽了,可無論如何,我們的血總是熱的。」

 這部《血,總是熱的》給楊在葆帶來了事業上極大的成功,但背後也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楊在葆的結髮妻子夏啟英是他中學校友,兩人同台演出過不少戲,同甘共苦了十多年。

楊在葆、夏啟英夫婦

 正當楊在葆在北影主演《血,總是熱的》期間,妻子因操勞過度得了尿毒症。在拍片的那段日子,楊在葆常常京滬兩地跑,一接到病危通知,他即刻來到妻子病床前,為她漱洗擦身,在為妻子梳頭時,還悉心將脫髮都悄悄收藏起來。可令人難過的是,等到《血,總是熱的》拍成獲獎轟動影壇時,妻子已撒手而去。

 《代理市長》劇照兩年後,楊在葆再一次拿到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這一次他憑的是自導自演的影片《代理市長》。從劇本到籌拍,從人物設計到修改上映,楊在葆幾乎傾注了全部的心血,連續四五個月時間裏,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楊在葆說,是改革開放,鼓舞他創作出這樣一部作品,也是身邊一個個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勇於開拓、大膽革新的人民公僕,讓他堅持要讓角色最後說出「若為百姓死,做鬼也風流」這句台詞。

 他還演過《原野》、《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雙雄會》等影片。

 楊在葆說,「人生就是一幅自畫像,關鍵的幾筆不能畫歪了,不然就不好看了。演員更是自畫像,欣賞什麼追求什麼,往往是他塑造形象的準則。我不會為了掙錢而演戲。文藝作品應該弘揚民族優秀的精神,而不是一味追求金錢。市場大潮面前,我沒有辦法,但我同流卻絕不合污。」

 不演戲,楊在葆當起了導演,繼續在銀幕上抒發自己的心聲。當商業大片漫天飛舞時,他選擇拍攝電影《黨小組長》,特意給黨章拍了個大大的特寫;在《昨日的承諾》中,他乾脆給男主角起名為「趙漢青」,表達「人生自古誰無死」的淡泊與堅忍。他說:「也許我是電影市場中的敗將,但我絕不是降將。」

 儘管年事已高,楊在葆依然關心著上影演員劇團的工作。2017年,楊在葆參與了《聲影—上影演員劇團慶祝建軍90周年 浦東文化藝術節專場》,以朗誦、多媒體等形式向人民子弟兵致敬。

 新冠疫情暴發後,楊在葆一直焦急地想為這次抗疫做些什麼。在抗疫期間,上影演員劇團集體創作了詩歌《風雨中的守候》,詩歌在上影演員劇團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時,後面附上了演員劇團成員的照片,每張照片上都配有加油鼓勁和介紹疫情防範措施的語句,其中包括楊在葆。

 楊在葆也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在2018年上影演員劇團成立六十五周年之時,楊在葆為劇團寫下了「融通天下」四字。

 2020年12月1日晚,上海戲劇學院舉行成立75周年慶祝大會。在一段4分鐘祝賀視頻中,上戲畢業生們為母校雲慶生,當表演系55級學生楊在葆出現在大屏幕上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斯人已逝,但他硬錚錚、響噹噹的硬漢精神,會永遠留在電影觀眾們的心中。

[责任编辑: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