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議政】香港如何順應世界之變-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參政議政】香港如何順應世界之變

2021-02-22
来源:香港商报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  葉建明

 最近出爐的一些數據告訴我們,世界變局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歐盟統計局當地時間2月15日表示,中國去年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

 聯合國貿發會外國直接投資(FDI)數據顯示,2020年,在全球FDI下降42%的情況下,中國以1630億美元首次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

 2020年中美貿易額5887.1億美元,中國對美出口4537億美元,自美進口1351億美元,差額3186億美元。而貿易戰之前的2017年,中國對美出口4298億美元,自美進口1539億美元,差額2759億美元。貿易戰打了3年,差額卻增長了15.5%。不知道特朗普對此有何感想。

 不止經濟數據產生變量,政治氣氛也悄然變化。

 中美關係發生變革

 中國人最重視的除夕,拜登與習近平通電話,時長兩小時。大量沒有公開的談話內容值得關注。據外媒報道,如此長的時間,即使是兩國領導人面對面會談,情況也不多見。拜登將中國定義為「最嚴峻的競爭對手」,不同於特朗普的「直接敵人」,這區別在於,「敵人」之間玩零和博弈,只論成敗,美蘇冷戰即是如此;而「對手」之間可以進行正和博弈,實現雙贏或是不期而遇的結果。

 隨着拜登政府當政,當年特朗普政府的一些規矩被悄然修改,當中包括全球華人關注的WeChat禁令,這是拜登政府務實的一面。畢竟拜登政府一上任,就須面對一個累累傷痕的美國和變化着的世界。一味對抗,對拜登政府施政未必是好事。

 中國過去一年率先在全球控制疫情,率先恢復經濟,成為世界的一個亮點,展現了中國人強大的凝聚力和中國政府在艱難環境下的治理能力。在去年的驚濤駭浪中,中國如期實現脫貧攻堅,全年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為中國歷史畫出了濃重的一筆。今年是中國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重要節點,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面對世界變局,中國顯得更為沉穩和冷靜。

 面對全球新局面,香港只有順應歷史之變,並在變化中把握角色,才能找到機遇,重展雄風。民建聯早前提出「變革香港」的建議,包括守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穩定、積極有為推動經濟發展等六大範疇,以令香港走出困局。這是因應世界局勢之變的思考,值得肯定。

 抓住機遇 融入國家發展

 最近香港抗疫形勢向好、新冠疫苗到港,這為香港恢復經濟、恢復正常通關帶來了曙光。在香港國安法為一國兩制實踐帶來社會穩定的前景下,香港順應「時」與「勢」進行「變革」,跟隨國家的國運一起前進,此其時也。我們需要密切關注中美關係會產生哪些新變化,能否為香港帶來新生機(抑或更大的困難),同時更把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為香港可能帶來的新角色。同時,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國家的雙循環格局正是香港融入國家的新機會。

 對香港年輕人來說,粵港澳大灣區一直在伸出橄欖枝,一些城市公開招考香港青年擔任公務員,幫助香港青年在距離自家一小時車程的地方發展。或許你暫時不認識今天的大灣區,但是深圳就在隔壁,參照系數十分清晰,今天大灣區其他城市就是十多年前的深圳。跟着潮流走,歷史必然會給你豐厚的回報。

 期待辛丑年的香港和港人港青,能夠抓住機遇,「牛」轉乾坤!

[责任编辑: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