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專題四:金融服務】爭議聲中調升股票印花稅-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香港

【財政預算案專題四:金融服務】爭議聲中調升股票印花稅

2021-02-25
来源:香港商报

 市傳多時的調高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終於得到證實,昨日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布,將由現時買賣雙方按交易金額各付0.1%,提高至0.13%,增幅達三成,為自1993年後,首次上調稅項。昨日南下資金隨即大轉向,港股通淨流走129.47億元人民幣,為歷來最高走資金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已充分考慮對證券市場和國際競爭力的影響,決定提交法案調整股票印花稅稅率,政府將繼續全力推行各項發展證券市場的措施,將金融業發展至更高台階。此次提高股票印花稅的主要目的是為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政府消息人士指,如無意外,將於今年8月1日起上調稅項,預期每年將帶來額外收入120億元;過去一年本港股市表現活躍,而且有互聯互通等更多投資產品出現,加上低息大環境,有信心加稅後仍能維持每日1300億元的交投量,政府亦會不時檢討有關措施。

 港股大跌914點成交額創新高

 港股昨日聞風大跌,恒指失守30000點,全日跌914點或3%。主板全日成交3530.05億元,成交額創新高。港交所(388)股價更是連跌三日,昨日午後即跌穿500元,一度急瀉約12%低見489.6元,收市跌9%,報509元,成交207億元。年初以來大舉經港股通流入港股的北水亦大轉向,港股通昨日淨流走129.47億元人民幣,為歷來最高走資金額。

 事實上,政府早前已放風將上調印花稅增加收入,金融業一早對此表達反對聲音,業界憂慮會影響成交,認為上調印花稅會扼殺業界的生存空間。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表示,金融服務業是一隻「會生金蛋的雞」,支撐數萬個家庭的生計,增加印花稅絕對是「殺雞取卵」,損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港交所代理行政總裁戴志堅在昨業績記者會坦言,港交所事前「未被諮詢(not consulted)」,其後表示市場需要時間消化消息,現時太早評論真實影響,也不用反應過大、過快,認為香港在成本以外還有許多因素吸引投資者。

 回顧本港股票印花稅調整歷史數據,自1993年以來,該稅項呈現連續下降態勢,在1998年由0.15%調低至0.125%,之後在2000年進一步下調至0.1125%,翌年調整至現時的0.1%,至今已維持20年。

 對於是次上調稅率,陳茂波表示,去年已有提及政府需要考慮新的收入來源或調整稅率,並逐步縮減一次性寬免措施的規模,儘管調升現有稅率可短期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但港府仍會小心進取。

 股票印花稅年收逾300億

 縱觀全球股票市場的印花稅,本港的稅率並非最高。例如新加坡稅率為0.2%,英國更高達0.5%,部分中小型股票則可獲豁免。美國聯邦政府則無徵收股票印花稅,紐約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所所在的紐約州,雖設有按每股價格徵收的股票轉讓稅,不過自1981年起已全面退稅,變相不用繳稅。至於內地,僅須賣方支付0.1%。

 過往三年政府的股票印花稅收入均超過300億元,2017/2018年、2018/2019年及2019/2020年股票印花稅收入分別為369億元、331億元及332億元,是政府其中一個重要收入來源。消息人士對市場意見表示,股市非單一受稅收影響,並強調過去政府調低股票印花稅時,亦不見得股票交投量激增,可見交投量因市況而定。(記者 邱媛媛)

 金融服務相關措施概要

 .本年度繼續發行不少於240億元的銀色債券和不少於150億元的通脹掛鉤債券,銀色債券認購年齡由65歲降至60歲

 .未來五年發行合共約1755億元的綠色債券,並計劃發行綠色零售債券

 .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資助發債支出及外部評審服務

 .爭取在年內開通「債券通」南向交易,提升本地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

 .資助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在港上市

 .推出「保險相連證券資助先導計劃」,資助發行開支

 .資助開放式基金型公司在港設立或遷冊來港

 .檢視適用於家族辦公室業務的稅務安排

 【預算案拆局】綠債發行規模翻倍的考量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布會擴大「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的規模,將借款上限提升一倍至2000億元,並於未來五年,再發行合共約1755億元等值的綠色債券,與上一年度提出的660億元相比幾乎翻了逾兩倍。這不禁令人好奇,港府為何如此大力發展綠債?具體用在哪裏?

 「綠色金融」是近年興起的熱詞,它是希望金融市場在作融資活動的同時,也可以改善氣候、造福地球,當中又以綠色債券發展較為成熟,且氣候債券倡議組織認為,該市場尚有極大發展空間,商機無限。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定是希望能夠分一杯羹。2017年施政報告,港府宣布將帶頭發行綠債,並在翌年宣布綠債發行計劃,規模高達1000億元。2019年,港府成功發行首批政府綠債,總額10億美元。第二批總值25億美元則於上個月發行,其中的30年期債券更是特區政府迄今發行年期最長的債券。

 發綠債是全球大趨勢

 全球發行綠色債券的規模亦呈逐年上漲趨勢,在2019年已達2577億美元,較2016年的874億美元已翻了近三倍。由此可見,港府上調發債規模也是大勢所趨。雖然如此,港府致力於贏得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也非易事。過往香港總給人以「股強債弱」印象,而為改變這一看法,港府唯有不斷增加發債規模,冀吸引更多業界參與。這也確實得到不俗反響,截至今年1月底,在港交所上市的可持續、綠色、社會責任或轉型債券超過315億美元。

 冀扭轉「股強債弱」局面

 那麼這些綠債具體用在哪裏?據悉,上個月發行的綠債募集得的資金將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為具環境效益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工務工程提供資金,但就未有披露具體哪些工程項目。而這次港府拓寬綠債發行規模是想嘗試更多的幣種、項目的種類及發行渠道,為此還計劃發行綠色零售債券。

 規劃固然可喜,但港府常說「應使則使」,具體「使」在哪裏?港府應有更多披露。始終,更高的透明度,既可方便市民了解及參與,亦有助打響香港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名號。(記者 邱媛媛)

 發綠債上限增至2000億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將會繼續發行多項債券,其中與民生相關的包括不少於240億元的銀色債券及不少於150億元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

 認購銀債年齡降至60歲

 政府建議,將債券計劃借款上限由2000億元提升至3000億元,以便有足夠空間發債,達致持續發展債券市場目標,亦計劃將合資格認購銀債年齡由65歲降至60歲。

 預算案又提到,政府計劃定期發行綠債,並擴大計劃規模,建議將借款上限提升1倍至2000億元,讓未來5年,因應市況,再發行合共約1755億元等值綠色債券,亦計劃發行綠色零售債券,讓市民參與。

 至於為何綠色債券的規模達到了12位數字,政府解釋,此舉是為了因應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繼續推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鼓勵機構作相關投融資及認證,並吸引全球頂尖機構和人才來港提供相關服務。政府承諾,會與金融業界和相關持份者,攜手推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去年底公布的策略計劃,善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促使資金推動區內的可持續項目,提升香港作為區內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的地位。(記者 鄭珊珊)

 「債券通」南向通爭取年內開通

 陳茂波在預算案中指出,他會領導策略小組成員包括財庫局、金管局、證監會、保監局、港交所,促進香港債券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建立路線圖,強化債券市場的功能。

 香港將提升本地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entral Moneymarkets Unit,簡稱CMU系統)的效率和容量,並引入新功能,應付「債券通」北向交易下與日俱增的市場需求,同時支持將來開通南向交易,為內地投資者提供風險可控的渠道參與本地及海外債券市場。長遠會將CMU系統發展成亞洲以至國際主要的中央證券託管平台。

 政府爭取在年內開通「債券通」南向交易,以便將更便利內地投資者作多元化資產配置,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演講辭中透露,金管局與人民銀行已成立工作小組推動這項工作。

 另外,為鼓勵更多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在香港上市,未來3年獲證監會認可並在香港上市的合資格房託基金,將獲資助其付予本地專業服務提供者費用的七成,上限為每隻基金800萬元,證監會稍後會公布有關詳情。(記者 鄭珊珊)

 專家回響

 港交所代理行政總裁

 戴志堅

 港交所(388)事前「未被諮詢(not consulted)」調整股票印花稅,市場需要時間消化消息,現時太早評論真實影響,也不用反應過大、過快,認為香港在成本以外好多因素吸引投資者。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

 張華峰

 對政府增加股票印花稅感到非常失望,此舉進一步對奄奄一息的中小型券商造成重大打擊。金融服務業是香港唯一可以依賴的支柱行業,是一隻「會生金蛋的雞」,支撐幾萬個家庭的生計,增加印花稅絕對是「殺雞取卵」,損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加稅肯定是「得不償失」。

 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

 徐聯安

 上調股票印花稅會增加投資者的投資成本,尤其是短線投資者,削弱投資情緒,令大市交投量減少,憂慮中小型券商結業潮重臨,冀港府「再三思」。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及經濟發展研究主管

 水志偉

 除發行綠色債券外,政府應該為業界提供更多具體支援。舉例來說,在管理低碳轉型和氣候風險時,金融機構往往面對數據不足的挑戰,包括建築物的能源效率和未來極端天氣預測的相關數據,令金融機構難以評估投資項目的減碳效能或潛在氣候風險。政府應擔任公共產品提供者的角色,撥款開發環境數據的開放取用數據庫,特別是氣候相關的數據和模型,以幫助金融機構評估環境風險和機遇。

[责任编辑: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