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加強司法交流合作 優化營商環境共造灣區樣本-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粵港澳加強司法交流合作 優化營商環境共造灣區樣本

2021-03-03
来源:中新社

 鈴聲響起,在香港的徐晶律師撥通了手機微信里的視頻群聊,屏幕里出現了兩個影像,一方是身在江蘇揚州的台灣籍被告陳先生,另一方則是身在深圳的香港籍原告段先生。這是2020年7月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在線調解的一幕。

 徐晶是香港和解中心認可的調解員。早在2015年,她作為跨境調解專家,成功地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調解涉外商事糾紛。

 近年來,在粵港澳大灣區活躍的經貿往來背景下,如何讓商事糾紛高效率、低成本地化解,成為粵港澳三地共同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關鍵。

 完善法規高效解糾紛

 2020年1月1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廣東高院」)聯合廣東省司法廳發布了《廣東自貿區跨境商事糾紛調解規則》。這份規則規定,當事人可自願選擇國際公約、慣例及域外法律調解商事爭議,在不違反中國法律的前提下,人民法院可以特邀具有專門經驗的人員進行調解。

 廣東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認為,這一規則借鑑了港澳商事調解的通常方法,為跨境商事糾紛提供了更多元的解決渠道。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行業調解委員會2020年成功調解案件1377件,涉案金額達13.98億元(人民幣,下同)。

 規則發布後的當月,首次粵港澳大灣區司法案例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粵港澳三地法官、律師用模擬法庭的方式,按內地、香港、澳門訴訟程序分別對一起跨境商標權保護案件進行了審理,對粵港澳法律制度的差異進行比較性研究。

 「三地法律界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可交流借鑑的有很多,如香港法院的禁制令和內地法院的訴中禁令,從效果上講都是一致的。」應邀出席的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李揚在當天的發言中如是說。

 專家助力高質化糾紛

 廣州南沙區人民法院、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珠海橫琴新區人民法院三家廣東自貿區法院已對港澳台地區調解員建立了共享名冊,調解員可根據當事人的選擇或由法院指定,進行訴前委派調解和訴中委託調解。這些港澳籍商事調解員精通港澳地區法律,熟悉港澳地區商事交易規則和社情風俗,在業內有較大影響力。

 2020年12月,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畢經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商事糾紛特邀調解員。包括他在內的30名港澳籍律師及法律專家,60名內地退休法官、律師及法律專家被廣東高院聘任為首批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商事糾紛特邀調解員。長期從事商事審判、商事仲裁、商事調解等工作的90名專業人士,以特邀調解員的身份,全面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商事糾紛調解工作中來。

 香港中律協創會會長陳曼琪表示,這一聘任深化和完善了粵港澳大灣區一站式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為粵港澳專業人士參與調解提供了方案,彰顯了國家司法制度自信。

 多方式打造智慧法院

 2020年8月,一起涉港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在廣州南沙區法院立案。香港居民俞先生在AOL認證通平台僅用5分鐘,就零成本完成了線上授權認證。

 運用「5G和區塊鏈」,實現法官、當事人和代理人的視音頻實時互動和全程留痕,保障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這是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年6月創新上線的全國首個涉港澳案件在線授權見證平台——「AOL授權見證通」。該平台使域外當事人線下委託訴訟代理人委託認證周期從原先的30天左右縮短到5分鐘,費用從300元至5000元降為零成本。

 此外,「粵公正」「ODR線上調解平台」和廣東法院訴訟服務網也是常用的線上調解平台。疫情期間,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還使用企業微信進行線上調解。這些在線調解平台,皆可實現在線認證、在線諮詢、在線評估、在線調整、在線調解、在線確認、在線送達等功能。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