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出台二十九條新舉措 打造「世界一流」口岸營商環境-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廣州出台二十九條新舉措 打造「世界一流」口岸營商環境

2021-03-04
来源:香港商報網

 為打造「世界一流」口岸營商環境,廣州將實施更高水平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推動廣州市口岸營商環境再上新台階。記者從3月4日上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廣州出台《2021年廣州市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從進一步精簡單證、進一步提升通關時效和規範口岸合規成本三個方面提出29條措施。

 廣州跨境貿易領域多項指標全球領先

 廣州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偉華介紹說,2020年,廣州市出台一系列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外貿發展的政策措施,持續推進口岸通關減單證、優流程、提時效、降成本,大幅壓縮整體通關時間,大力度降低口岸收費水平,着力推動業務創新。

 以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為例,截至2020年底,廣州已同步對接國家標準版應用18大類 729個服務,上線地方特色模塊19大類 582個服務,註冊企業已超6萬家,年度業務量超2億單,同比增長13.94%。

 廣州還加強與香港合作,與香港合作方系統對接,開通粵港跨境電子報關平台和香港水運艙單申報功能,落地「中國-新加坡海事船舶電子證書先導合作」項目,實現了中新兩國船舶電子證書數據交換和業務應用。

 此外,廣州還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推進開展「灣區一港通」業務創新,貨物在珠江內河碼頭支線港完成查驗等通關手續,實現運抵南沙港後即可裝船出口,「7x24小時」全天候快速通關,落地南沙保稅港區啟運港退稅政策。

 廣州海關通過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優化通關流程,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2020年廣州海關進口、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12.53小時、0.87小時,較2019年分別壓縮50.73%和62.82%,居全國直屬海關前列。

 黃埔海關則在壓縮時間、降低成本、提升進出口企業獲得感等三大方面推出特色改革。2020年12月,黃埔關區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出口是0.86小時、進口是9.23小時,在全國業務量(報關單量)前10位的海關中分別排第1位和第2位,壓縮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工作在全國走在前列。

 廣州港攜手華為等公司,加大對「智慧港口」「關港平台」的建設,加快實現「互聯網+港口」智慧物流服務,提升貨物通關效率。

 通過推行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廣州口岸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口岸業務發展取得新進展。吳偉華舉例說:「白雲國際機場2020年旅客吞吐量達4376.81萬人次,躍居全球第一位;2020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6.36億噸,全球第四,集裝箱吞吐量2350.5萬TEU,全球第五,其中內貿1445萬標箱,全國第一。」

 在2020年8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2+4」個城市進行摸底調研時,充分肯定對廣州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在財政部組織的會議上通報廣州市典型做法。廣州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營商環境發展報告2020》跨境貿易指標標杆城市,並專篇介紹廣州跨境貿易實踐案例及典型經驗。

 廣州推跨境貿易便利化聚焦三領域

 2021年,廣州市瞄準打造「世界一流」口岸營商環境的目標,出台了《2021年廣州市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從進一步精簡單證、進一步提升通關時效和規範口岸合規成本三個方面提出29條措施。

 吳偉華分析稱,在進一步精簡單證方面,廣州推出3條措施,重點是推進單證電子化,依託廣州「單一窗口」實現相關單證的無紙化申報和自助打印。

 在進一步提升通關時效方面,廣州推出15條措施,重點是優化海關查驗模式;深化「提前申報」「兩段准入」等改革;創新港口作業方式和稅收征管模式,科學設置商品抽檢比例;落實口岸單位公布作業時限制度;提升港口信息化智能水平;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及複製應用;實施「灣區一港通模式」,實現貨物運抵南沙港後即可裝船出口,「7x24小時」全天候快速通關;推廣應用預裁定制度,建立查驗綠色通道;開展航行港澳小型船舶出境聯網核查;簡化侯泊錨地船舶出入境邊檢手續等。

 為進一步規範口岸合規成本,廣州推出7條措施,重點是引導集裝箱班輪公司和集裝箱生產企業增加船舶運力投放,提升班輪和集裝箱供應能力;完善港口收費政策,調整收費結構,取消不合理費用,繼續推進收費公示;加強國務院相關減費降費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免除貨物港務費地方政府留存部分,對進出南沙港區的國際和國內集裝箱班輪引航費按規定標準上限降低15%計收。

 在吳偉華看來,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是一項長期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廣州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就是為了從口岸通關成本和通關時效營造一個「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把口岸打造成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重要戰略支點,為廣州市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撐。(記者黃裕勇、朱樺)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