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周記】中美兩件大事及其影響-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香港

【投資周記】中美兩件大事及其影響

2021-03-11
来源:香港商报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做政府工作報告,總結「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並提出「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

 中國經濟穩中求進

 對於2021年的重點工作,與資本市場較有關聯的有以下內容: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從設定的指標看,通脹目標3%低於去年的3.5%,說明政府預期通脹情況將會有所改善,但6%的經濟增長目標卻明顯較市場主流預期的8%至9%為低,說明政府對今年經濟增長的困難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留出了餘量。設定一個低於預期目標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要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考慮到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例如美國大量印鈔會否觸發新的金融動蕩等。

 「今年赤字率擬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這個安排說明內地經濟已經基本走出疫情,回歸正常。疫情期間推出的較為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將要逐步從寬鬆轉為正常。

 「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說明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通訊技術仍是政府關注的發水展重點,相關的產業大有可為。

 「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說明2021年刺激內需的其中一個重點是汽車和家電,在推動汽車消費中,電動車又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

 「引導平台企業合理降低商戶服務費。穩步提高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讓居民能消費、願消費,以促進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這部分內容長遠看對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大型互聯網平台型企業不利,平台收費有降價壓力,雖然政府不會強迫平台降低收費,但社會環境會令平台收費承受壓力。

 總體來看,內地政府對2021年經濟工作把握的原則是穩中求進,力求把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得更加穩固,然後在穩定的基礎上向科技要生產力,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經濟的穩健發展將為資本市場奠定一個可靠的基礎,同時,內地政府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基點,將會出台更多的實質措施擴大內需。

 美股有望再創新高

 另一件大事就是美國的刺激經濟方案,美國參議院上周六(3月6日)經過通宵激辯後,終以50票對49票的微小差距,通過總統拜登提出的1.9萬億美元(約14.8萬億港元)刺激經濟方案修正案,並於周二(3月9日)再由眾議院表決後,3月14日由總統簽署生效。

 與前幾輪前總統特朗普主導的救助方案相比,拜登在本輪救助方案中,直接通過發現金、失業救濟、兒童補助、學生資助等名目向美國民眾提供了大約1萬億美元個人資助,大超特朗普方案對個人的資助;另一方面,特朗普着重的對大企業資助,在拜登方案中則未見蹤影。

 由於拜登方案對個人的資助大增,可能會帶來兩個效果:一是美國經濟的需求將會有較好的恢復;二是可能有一部分個人尚未使用的熱錢流入股市,加大美股的波動。

 目前針對美國救助經濟方案對市場的影響,大致有兩種關注角度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為,美國新救助方案資金大量流向個人,將帶來需求膨脹,帶來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導致利率上升和股市泡沫破滅,對股市不利。近期美國國債息率上升,導致股市大幅波動就證明了這一點。另一種看法認為,救助方案將令經濟迅速恢復,帶動企業盈利上行,財政刺激落地前後及疫情前景明朗階段,投資者對經濟的樂觀預期將提升風險偏好,對股市有利。

 簡而言之,兩種不同看法都源自救助方案帶來的經濟復蘇,不同之處分別看重經濟復蘇帶來的盈利上升和通脹上升的不同側面。在我們看來,兩種看法都有道理,關鍵是看當時市場的焦點聚焦在哪個方面。

 近兩周市場的大幅波動很明顯是因為投資者將焦點聚焦在救助方案帶來的通脹風險和利率上升方面,但由於目前失業率仍高,通脹的實際壓力尚不明顯,因此,市場有可能在未來某個時間又會將關注焦點放在救助方案帶給企業的盈利提升上,屆時股市將會扭轉之前的弱勢、重新走強。

 綜合而言,中國經濟穩中求進,未見有較大風險。美國經濟預計有較強反彈,加上救助方案向社會釋放大量資金,資金充裕的情況難以改變,根據美國聯儲局最近的表態,短期收緊銀根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因此,一旦市場將焦點聚焦於經濟復蘇帶來的盈利增長,在充裕資金的推動下,股市仍有望再創新高。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