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轉季膝蓋痛?中醫教你預防退化性膝痛-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健康】轉季膝蓋痛?中醫教你預防退化性膝痛

2021-03-16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春天乍暖還寒、濕氣重,氣候變化會令關節風濕病情加劇,造成膝蓋疼痛。若膝蓋出現僵硬、脹腫、疼痛,以及發出「喀喀」聲音等,都可能是患上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先兆。記者專訪註冊中醫師吳嘉麗,推介對膝關節有益的穴位按摩及藥湯,由生活入手預防膝痛。

長者要做好膝蓋、手肘等關節保健,以免因關節疼痛而使行動受阻。

 在長者常患的退化性關節炎中,最常見的是膝關節炎,膝關節原本有軟組織保護,用以減少關節活動時帶來的摩擦,經過長年累月的摩擦,軟組織開始退化,膝關節就會出現勞損、發炎、疼痛。中醫認為退化性膝痛與肝、腎兩臟關係最為密切,註冊中醫師吳嘉麗表示:「肝主筋,腎主骨。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主要由筋骨組成。肝腎不足,與筋脈失養有關。其次為脾虛,脾主四肢肌肉,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肌弱,氣血不足,久而久之亦會肢體失養,形成關節退化。另外,勞損亦是退化性膝痛的原因,久行傷筋,久站傷骨,長時間站立、步行、跑步等,都會勞損關節,因此過度運動者,如職業男排就常見此患,又或行山者、肥胖者。另一方面是外傷,若骨折傷及關節面,影響順滑度,亦易引起創傷性關節炎而加速退化速度。」


註冊中醫師吳嘉麗表示,年紀增長、運動傷害、體重過重、肌力不足等都是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

 退化的跡象

 除了轉季時膝痛會加重,還有什麼情況是膝關節退化的跡象?吳醫師表示:「若平時感到膝關節乏力、酸軟或酸痛,又或久行及下梯時感到疼痛,活動時伴有響聲,也可以注意起床時關節有沒有僵硬或疼痛,以及留意膝蓋有沒有腫脹或變形,如有,都是膝關節退化的前期症狀。」膝關節退化的初期若沒有求醫,有可能導致膝關節骨性退化,甚至骨質增生、變形,不但疼痛會愈來愈重,更會影響膝關節屈伸及步行困難。


除了老年人會患上退化性膝痛之外,職業運動員也容易患上此病。

 針灸助紓緩痛楚

 退化性膝痛以老年患者居多,隨着年齡增長,尤其更年期後,肝腎減弱,隨之筋骨退化,作為身體最大的關節以及承受體重的地方,膝關節的問題漸漸出現,中醫對膝關節炎有針灸、推拿、中藥等治療方法,吳醫師表示:「膝關節的結構很複雜,而針灸可以直達病所,直接進入關節腔,對於紓緩疼痛、促進復原很有幫助。針灸分為針及灸,古代中醫有九種針,而現代使用毫針較多,容易操作且疼痛不大,之前有一位膝關節腫痛的伯伯,原本膝關節只能屈伸30度,經治療後可以屈伸60度,嚴重的病患可能要針十次以上。而灸指艾灸,用艾葉做成的艾柱在經絡上燃燒,有溫通經絡的作用,促進氣血,尤其適合寒症的膝關節疼痛。推拿對於膝關節軟組織的黏連或腫脹較為有效,透過按摩推鬆髕骨,減輕痛楚。以上方法都可以結合治療。」


針灸能直達患處進行治療。


選擇踏單車等非負重的膝關節運動有助保養膝蓋。

 如何預防退化性膝痛

 如患有膝關節疼痛,吳醫師表示在急性期要注意休息:「如有關節發熱,切勿熱敷,以及避免受寒或吹風,要穿長褲保暖。平日應避免屈膝轉身的動作,避免經常上落樓梯,不要負重和久立久行。適當強化膝關節周圍肌肉筋腱,可做適當的非負重關節運動。多鍛煉可保持骨質密度及筋脈和暢,可請教醫師或體能教練。」對於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可留意以下幾點預防退化性膝痛:

1. 注意保暖,保持關節氣血通暢。
2. 保持理想體重,減少膝關節負荷。
3. 避免落樓梯或下山時步伐太急。
4. 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或重複動作。
5. 作息時間均衡,留意及正視關節痛楚,及早處理。
6. 多進行非負重的膝關節運動,如游泳、踏單車。
7. 多曬溫和的陽光。

 另外,吳醫師推介三個對膝關節有益的穴位,分別是血海、梁丘及陽陵泉穴,各位日常可以在家每天自行按摩,持續按之有保健膝關節、緩解疼痛之效,亦有保養脾胃的作用。醫師並推介四款保養關節藥湯,能補益氣血、強骨健體。

 四款保養關節藥湯

 1. 桑寄生蓮子蛋茶(1至2人分量)

材料:桑寄生15克、開邊蓮子 12克、紅棗或黑棗15克、雞蛋1至2只。
做法:湯料洗淨加6碗水煮沸,轉中火煮40分鐘即可,可因個人口味酌加片糖調味。
功效:養氣血、強壯筋骨、防腰膝酸軟,糖尿病者需要注意不可加糖、適量服用。

2. 桑寄生巴戟杜仲茶(1至2人分量)

材料:桑寄生 30克、杜仲10克、巴戟天10克、鹽少許。
做法:湯料加清水5碗浸半小時,把水煮沸,轉中火煮45分鐘即可。去渣、溫飲。
功效:養肝腎、強筋骨、祛風濕、防腰膝酸軟,加鹽少許可以增強材料入腎之功,腎病者不可加鹽。

 3. 雞腳健絡湯(4至5人分量)

材料:雞腳10只、巴戟15克、杜仲15克、桑椹子15克、花生連衣30克、腰果30克、紅棗大棗20克、生薑3片。
做法:雞腳洗淨、汆水備用。其他材料放入鍋中加清水10碗,加入雞腳煮沸,轉中火煮120分鐘即可,可因個人口味加少許鹽調味。
功效:養筋潤燥,補腎強骨,痛風患者忌服。

 4. 祛濕強骨湯(3至4人分量)

材料:土茯苓15克、茯苓15克、牛大力30克、狗脊15克、熟地15克、巴戟15克、杜仲15克、黨參15克、桂圓15克、蜜棗兩顆。
做法:材料放入鍋中加清水10碗,浸30分鐘。水煮沸,轉中火煮45分鐘即可,可因個人口味加少許鹽調味。
功效:祛濕強骨,平補氣血,糖尿病者不放桂圓。

以上食療只供參考,食用前宜先諮詢註冊中醫。

 護膝按摩穴位

 1. 血海及梁丘

兩穴為膝關節上方之穴位,血海為足太陰脾經之穴,梁丘為足陽明胃經之穴,按之可紓緩膝關節及肌肉疲勞,有助氣血循環,減輕勞損。

血海位置:屈膝,在大腿內側,髕骨內上緣上2吋,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梁丘位置:屈膝,在大腿外側,髕骨外上緣上2吋,當股四頭肌外側頭的隆起處。

按法:用食指、拇指的紋面相按揉膝蓋兩側的梁丘、血海穴,共按揉2至3分鐘,力度適中。

 2. 陽陵泉

足少陽膽經之穴,為筋會,按之有舒筋健膝、清利肝膽之效。

位置:在大腿外側、膝下方,腓骨頭前側下方凹陷處。

按法:用拇紋面按揉陽陵泉穴2至3分鐘,手法力度偏重致酸脹感為宜。(文、部分圖片:Karena)

[责任编辑: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