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庭裁定共同犯罪適用暴動案-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今日商報 > 香港新聞

上訴庭裁定共同犯罪適用暴動案

2021-03-26
来源:香港商报网

 湯氏夫婦與一名17歲少女涉嫌參與前年7月28日上環暴動,早前被裁定暴動罪及交替的非法集結罪脫。原審法官郭啟安認為在非法集結與暴動罪中,「共同犯罪計劃」的檢控基礎不適用於並非身在現場的3人。律政司就此向上訴庭尋求法律指引,上訴庭昨午頒布判詞指,「共同犯罪計劃」原則適用於所有普通法法定罪行,除非被法規清楚或隱含地排除,而「共同犯罪計劃」適用於《公安條例》中的非法集結與暴動罪,故不在現場的被告亦能以「共同犯罪計劃」原則定罪。

 參與者不在現場也可入罪

 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潘兆初在判詞中指出,「共同犯罪計劃」的參與者會招致獨立刑責,從犯或幫兇則會招致從犯刑責,罪犯刑責並非取決於證明主犯干犯了主要罪行,及幫兇協助或鼓勵了他人犯罪,而是取決於每位共同犯罪者之參與程度。法律把罪犯分成主犯及幫兇,只是為了分辨他們在案中的角色及參與程度,絕不是指幫兇比主犯有較輕罪責。

 潘官表示,共同犯罪者毋須身處在案發現場,而如主犯被裁定非法集結或暴動罪成,協助或鼓勵主犯犯罪的幫兇亦會隨即被裁定同罪罪成,因為主犯及幫兇均破壞了公共秩序,故無論是主犯、幫兇或共同犯罪者均需負上刑責。潘官認為,現今的非法集結及暴動擁有高流動性,有複雜精密分工安排,參與者能擔任各式各樣的角色,無論他們擔任什麼角色,他們屬於與主犯齊心協力,故與主犯一樣有同樣罪責。一旦「共同犯罪計劃」原則不適用於非法集結與暴動罪,便會對香港的公共秩序帶來災難性後果。

 和平示威者或路人應速離開

 潘官指每當和平示威演變成非法集結或暴動時,和平示威者或路人應該盡早離開現場,如現場情況不容許他們離開現場,並不代表他們干涉非法集結與暴動。反之,一旦他們在現場參與暴力行為,他們便不再是和平示威者或旁觀者,他們亦需為此負上刑責及受到法律制裁。上訴庭故認為在非法集結與暴動罪中,引用從犯原則及共同犯罪計劃原則,並不會令無辜者被濫告。

 辯方在審訊時曾提出,現今科技發達,市民廣泛使用社交媒體,如果市民在任何社交平台上發表留言、傳送信息、讚好分享,便會被視為共同犯罪者,恐怕會間接違背言論自由。上訴庭強調言論自由並非絕對,市民亦不能因言論自由而免受法律制裁,一旦有足夠證據證明他們是從犯或共同犯罪者,他們便不能是以「表達言論自由」來作藉口的無辜者。

 案件由高院首席法官潘兆初、上訴庭副庭長麥機智及高院法官彭寶琴審理。律政司並不尋求推翻本案裁決。無論上訴庭裁決如何,均不會影響本案3名被告的脫罪結果。

[责任编辑:刘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