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全球通脹壓力飆升 中國物價漲幅可控-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内地

【深度报道】全球通脹壓力飆升 中國物價漲幅可控

2021-04-07
来源:香港商報網

 伴隨全球經濟的復蘇,關於通脹憂慮的呼聲再起,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近期大幅上漲,更加劇人們對於全球性通脹的擔憂。根據全美商業經濟協會(NABE)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受訪經濟學家認為,與過去20年相比,現在的通脹風險更大。對此內地受訪專家表示,通脹確實值得關注,而美國政策的側重點就在通脹上,並且其政策可能會影響到全球。但是也有專家認為,目前全球物價上漲是事實,但這未必就是通脹,而是去年低基數、經濟復蘇以及需求回暖而導致的正常現象。對於通脹應該預防但無需過度炒作,特別是對於中國來說,物價仍處於可控水平,貨幣政策也以穩健為主,不必過分擔心。

 美擬向世界轉嫁通脹風險

 過去12年,美國、歐洲與日本都執行了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再加上2020年疫情影響,西方大國紛紛以量寬挽救經濟,到了經濟復蘇的2021年,市場上對於通脹的擔憂浮現。有論者認為,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除中國外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都在印鈔救市,全球新增了幾十萬億新貨幣,而這些貨幣很可能會成為通脹的源頭。

 在中國,萬科創始人王石則在其微博中警告「通脹問題已侵入每個人的生活」。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獨立經濟學家譚雅玲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確實在全球經濟回暖的背景下,通脹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面。不過就今年來講,全球通脹的分化會比較明顯,取決於區域的經濟恢復程度和生產力的發揮以及貨幣政策的競爭。目前,美國確實已經做好了應對通脹的準備。因為通脹對於美國來說本身就在它的設計和預期之中,可以看到近期美聯儲將貨幣政策的通脹預警基數從2%調到了2.5%。

 目前,石油價格上漲較快,成為了助推美國通脹的基礎。譚雅玲認為,美國的PCE,也就是核心通脹指標與能源價格和美國樓價有着密切聯繫。現在美國的房屋市場價格創了十多年來的新高,這很大可能會給予市場關於通脹的預期。所以美聯儲的會議紀要中,有很多警示通脹的內容。這與美國的經濟增長率是相吻合的。所以,美國目前政策的側重點就在通脹上,並且通脹本身也會影響到美元的利率政策。如果通脹真的來臨,美聯儲加息的概率就會上升。這樣美元的戰略霸權又可能將凸顯,進而影響全世界。中國應當對美國的政策動向有較為深入的認識和比較,畢竟中國也很難置身事外。

 與美國相比,歐洲和新興市場的通脹環境還不確定。譚雅玲表示,歐洲的經濟問題到現在為止還比較嚴重,仍很難言恢復,PMI也是在50邊緣遊走,其他指標也都不如美國。而英國脫歐、德國總理默克爾不再參政等因素,也會對歐洲的體系和格局產生特別大的影響。再加上歐元本身不健全,分裂性已經出現,為此歐洲的貨幣政策效果不佳。畢竟在十九個成員國之間進行協商,最後受惠的主要還是大國,沒有真正受到資助的則是相對較弱的國家,這對歐元區的均衡有效發展並不利,歐洲經濟的分化也會越來越嚴重。就通脹來說,歐洲應該不會太嚴重,但石油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依然會帶來較大壓力。如果真的存在通脹,那麼歐元區的經濟將受到更大打擊。

 主要經濟體通脹尚不明顯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全球範圍內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通脹風險,更有論者認為炒作通脹很可能是為了讓理財產品更好賣。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目前應該不存在太大的通脹風險。從這兩個月全球的CPI來看,都還在較低水平,中國的CPI更是負數,一段時期內都離通脹很遠。但隨着經濟回暖,全球物價水平確實會逐步上升,不過也達不到通脹的風險。

 萬科創始人王石在微博中稱:各國央行瘋狂印鈔,這些錢去買糧食,就會引發糧食上漲,去買大宗商品和股市,就會引發大宗商品和股市價格上天,中國將面臨輸入型通脹。

 超發貨幣是否會引發通脹?劉學智表示,首先要認定何為超發貨幣。難道就因為美聯儲的利率水平非常低,或者是因為它無限量的QE帶來的超發貨幣嗎?但是現在看美國的物價水平還沒回升到2%,何況即使超過2%後,美國的貨幣政策也有可能就會轉向,之後物價未必又會提升。此外,如果實體經濟需求疲軟,基礎貨幣投放再多,銀行也貸不出去,這樣也不會導致M2暴漲,自然也不存在貨幣超發的問題。目前的物價上漲是一個既定事實,但它未必就是貨幣超發引發通脹造成的。

 首先,低基數的因素不可忽視。去年受疫情影響物價基數較低,比如去年一二季度的油價都是負的,那麼今年油價肯定同比暴漲。其次,隨着經濟的復蘇,物價溫和上漲也是正常現象。

 此外,劉學智還表示,很多人都忽視了人口結構問題。目前主要經濟體都處在人口逐漸老齡化的階段,比如美國、歐洲、日本,甚至還包括中國,世界主要經濟體很難出現需求大幅擴張的情況,所以通脹的風險不大。應當說,目前物價上漲的邏輯,並非貨幣超發帶來的,而更多的是三個因素:低基數、經濟復蘇、需求改善。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出現的「滯脹」,是因為通脹而導致經濟發展停滯,那是不會出現的。(記者  伍敬斌)

[责任编辑:赵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