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一帶一路」倡議與領袖遠見-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國際視野】「一帶一路」倡議與領袖遠見

2021-04-09
来源:香港商报

 趙立基、葉湛溪

 1945年在蘇聯克里米亞舉行的雅爾塔會議(Yalta Conference),三位主宰當時世局的巨頭舉行會晤,包括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及蘇聯主席斯大林。雅爾塔會議影響深遠,制定了二次大戰後的世界新秩序及各列強如何瓜分戰後的利益。當時中國國力不強,蔣介石只曾參加1943年的開羅會議,俯首於英、美、蘇三國。2017年,一名藝術家將雅爾塔會議照片重新擺位,將英、美、蘇領導人改以俄羅斯總統普京、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1世紀的今天,中國在經濟上已可與美國爭雄,早已超越俄羅斯。

 大國博弈與「絲綢之路經濟帶」

 2013年習近平出訪哈薩克並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反映中國已經進入發展「中國夢」的強國階段。中國跟大約125個國家簽署各種合作協議,這些國家的GDP佔全球36%,是世界總人口的六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不但對中國有重大的意義,對其他國家和世界經濟都應該有很大益處。當然這一創舉絕非易事,如何協調沿線約60個國家,特別是當中有不少是發展中國家,其自身的經濟、文化和法律均有不同構成。當中,以美國與俄羅斯等大國之間的博弈尤其棘手。

 美國反對的態度從來都比較明顯,而俄羅斯也是中國在推動「一帶一路」的關鍵國家,思想舉措卻難以觸摸得多。現時中俄關係十分良好,但回顧歷史,中俄關係從兄弟、仇敵到現時再成為「好友」,情勢有這麼簡單嗎?

 近讀一本新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全書共分七章,分析俄羅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角色。該書文筆暢順,透徹地剖析俄羅斯與前蘇聯各國的地緣政治關係,加上普京大國復興夢和歐亞經濟聯盟如何可能與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產生相剋相沖的關係,而大國博弈,例如所謂好朋友的關係會否只是同床異夢?普京大歐亞戰略對中國崛起究竟是威脅或是襄助?

 這書經常提及普京的想法,筆者有所感應,也在思考三大強國的領袖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有何遠見。各國雖然有自身的政治體制,但其中至為重要仍是人的因素,即掌權者如何演繹自身國家的利益、宏觀人類的未來世界發展,三位領袖或將決定「一帶一路」世紀工程的未來。前面提到二戰晚期,筆者又聯想到史家甚為稱頌的三位名將:美國駐遠東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和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三位將軍的故事又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以本國、還是世界利益為重?

 蒙哥馬利治軍嚴格,注重從實戰出發,並能鼓舞部隊士氣。在北非的戰役,他打敗有「沙漠之狐」之稱的德軍名將隆美爾。然而蒙哥馬利好大喜功、剛愎自用,恣意孤行多以英國利益為重,跟盟軍其他將領極為不和。幸好艾森豪威爾對他展現極大耐性,才不致影響整個反攻納粹的部署及與盟國的合作。

 麥克阿瑟戰績彪炳,被稱為美國的凱撒大帝;以逐島戰略反攻日本,扭轉太平洋戰爭成敗。他具有狼一般的性格和信念,可是史家卻認為他過於自信和固執,雖然忠於自己的國家,卻未能和上司杜魯門總統建立良好關係,也公然反對杜魯門在朝鮮戰爭時所採用的有限度戰略(以避免引發中、美、蘇的全面大戰),最終被杜魯門解職。後來雖有志於參選美國總統,卻未能成功,黯然引退。

 艾森豪威爾沒有前二者那麼豐富的行軍經驗,不過細察當時的歐洲局勢,實在錯綜複雜,除了要捍衛美國本身的利益,也須兼顧英國、法國、西班牙及蘇聯等等不同國家複雜的政治利益,更要面對邱吉爾、羅斯福及其上司馬歇爾等強人的無盡要求,難關重重。幸好他在盟國通盤戰略協調和統一各國軍隊方面極具才華,以堅定而又平等待人的風格贏得了眾多盟軍將領、邱吉爾及羅斯福的信賴,加上個性親和又善於溝通,促進盟軍內部合作之餘又能滿足美國本身利益。艾森豪威爾之所以在二戰中成為王者,最重要是他有兼容別人的氣度,願意妥協,以整個世局利益為重。

 「一帶一路」倡議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即透過沿路各國經濟合作互相裨益,成大同之局。究竟普京和拜登如何看待這個創世紀工程發展:如蒙哥馬利般偏袒自身國家利益?像麥克阿瑟般如狼一般的固執?或是如艾森豪威爾般能兼容別人,以整個世局利益為重?而中國作為倡議者已向俄、美以至世界各國解說這工程可以和合共生、命運同舟。那麼現在只等待各國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