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 | 灣區新生產力獨角獸企業發展論壇嘉賓認為:灣區未來將產生更多獨角獸-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有片 | 灣區新生產力獨角獸企業發展論壇嘉賓認為:灣區未來將產生更多獨角獸

2021-04-11
来源:香港商報網

 昨日,在粵港澳大灣區新生產力獨角獸企業發展論壇上,與會嘉賓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科技部引進國外智力管理司二級巡視員邱成利在演講中表示,區域經濟的創新要鼓勵探索、崇尚創新、尊重創造的氛圍,營造寬容失敗、包容創新的文化,特別是要尊重多元文化,促進文化融合。工信部中小企業局二級巡視員廉莉在演講中談到,如今的中小企佔盡「天時、地利、人和」,通過新生產力獨角獸研究和精準服務,將註定湧現更多創新型獨角獸企業。此外,發表演講的還有企業家代表,他們分享了企業發展心得。

 粵港澳大灣區新生產力獨角獸企業發展論壇現場

 創新氛圍系區域經濟發展關鍵

 邱成利的演講題目為《大力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文化氛圍》。他在演講中表示,區域經濟的發展對整個地區乃至國家都非常重要,優化的創新環境能夠讓區域經濟實現以點帶面的突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區域要實現快速發展,除支持創新的硬投入之外,軟的氛圍建設也非常關鍵。比如用制度創新保障科技創新,吸引和培養一流人才,提供充足的科研經費和實驗條件。又比如重視非正式制度建設,優化創新環境,創建自由的思想、知識、信息交流平台。此外,區域的發展還要推進科研與創新文化融合,營造激勵創新的文化氛圍。

 廉莉在演講中談到,當前,深圳能夠湧現出這麽多的獨角獸企業,可見是天時、地利、人和。實踐表明,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都源自中小企業,獨角獸從小微企業中壯大,量大面廣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為獨角獸成長的源頭活水。故而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此為天時。深圳有最適宜的創新生態,此為地利。社會各界凝聚共識,共商合作,都在推動新生產力獨角獸發展,此為人和。

 據其透露,在培育創新主體方面,工信部認定了1832家「小巨人」,省級3.7萬家「專精特新」企業,入庫培育11.3萬家,「在三到五年中工信部將通過雙創孵化百萬家小微企業,培育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萬家『小巨人』和千家單項冠軍。」廉莉相信,通過新生產力獨角獸研究和精準服務,將註定湧現更多創新型獨角獸企業。銀行應助力打造金服生態圈。

 企業家分享創業創新心得

 在本次論壇上,演講的企業家們也分享了自己企業的發展經驗與願景。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勇健認為,當前深圳正迎來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以及綜合改革試點等重大歷史機遇,為獨角獸企業孕育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深投控將以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更強的擔當,依託旗下科技金融、科技園區、科技產業三大板塊等優勢發揮政府與市場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

 廣東省商業創新創業聯合會會長、心裏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國遠表示,創業要順勢而為、整合資源、持之以恆,創業者必須有使命和擔當。心裏程教育集團的使命就是順應國家戰略,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成為「互聯網+教育」的領航者,為國家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技術與智力支撐,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

 深圳雲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王孝宇表示:「如果說我們取得了一點小的成功的話,成功經驗首先是堅持科技創新的核心理念,其次是優良的科技人才儲備,再次是抓住了中國城市管理進化的機遇。最後,還要感謝深圳的創新氛圍。」

 優合集團董事長蘇傑表示:「從企業的角度,我們看到農產品流通行業存在一些挑戰。但是如果政策得當、實施得力,對於部分企業來說,挑戰即機遇。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我們持續的努力,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農產品產業鏈的話語權和定價權,進一步提升中國相關農產品流通網絡的現代化和智能化水準,暢通中國農產品流通的國際國內雙循環。」

 深圳市阿卡索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彬:

 應為港青發展提供更多選擇

 深圳市阿卡索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彬

 深圳市阿卡索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從事互聯網教育創新行業,該公司董事長王志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2011年落戶深圳羅湖後,公司規模擴展至兩萬人,僅深圳總部就有4000多人。

 王志彬早年在英國帝國理工主修大數據專業,後來在倫敦從事對沖基金行業近7年,2011年在羅湖創立公司,把先進的算法帶到教育培訓行業中。談及為什麼選擇羅湖,王志彬說,作為一名香港創業者,羅湖無論是從文化傳承還是生活習慣、生活舒適度等方面,都和香港非常接近。過去幾年,公司因規模擴展搬遷了5次,但一直都在羅湖。「有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靠近火車站,香港人才願意過來,尤其是教育創意和算法行業的人才更偏向於半小時生活圈,羅湖是首選。融資方面,公司有幸獲得了10輪投資,通過羅湖的扶持,公司有幸得到了IDG、深創投、廣發、華泰、國信這些投行的信任,羅湖的推薦加速了企業的發展。」王志彬認為,資本、人才、土壤以及與香港融合的生活習慣,讓企業選擇了紮根羅湖。王志彬希望,未來5年可以將好的教育科技輸出到印尼等「一帶一路」國家。

 作為香港人在內地創業的先行者,王志彬也鼓勵更多香港年輕人到內地工作創業,「香港沒有市場是很現實的事情,希望深圳政府、羅湖政府和企業家三方合作,為香港年輕人的發展多提供一些選擇。」王志彬透露,公司希望半年內能引進兩百位高端的人工智能人才落地羅湖,包括香港人才。

 香港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譚偉豪:

 香港可助推灣區科創國際化

 香港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譚偉豪

 香港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譚偉豪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香港也有獨角獸企業,但數量不是很多,殊為遺憾,不過這也是香港的客觀條件導致的。

 譚偉豪指出,培養獨角獸企業需要一個很大的市場。例如美國,市場很大,所以獨角獸企業非常多,而歐洲市場分散,獨角獸企業就較少。香港城市並不大,所以香港孕育的獨角獸企業一定是要飛出香港,才能有更大的發展。過去幾年,比如大疆,本來是香港一所大學孕育出來的小企業,去了深圳後很快就變身為一隻獨角獸;又比如商湯科技,它的發展與內地也是息息相關。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香港雖然獨角獸不多,但香港並不缺乏創新能力,並且可以用這份創新能力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助力。

 在被問到香港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發揮更大作用時,譚偉豪表示,香港過去一直是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而金融中心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幫助好的企業上市。在這方面香港一直做得很好。科技與創新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但沒有金融的話,科技創新的發展可能會滯後,所以香港未來可更多利用自身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往前推。

 此外,大家都看到美國過去幾年一直在封鎖中國的科技創新,而香港是一個比較好的窗口。全球的科技資源和人才並非僅美國才有,歐洲、日韓,包括印度都有。所以香港可以努力去搭建一些國際科技平台,讓技術轉移到香港,進而幫助到粵港澳大灣區。這樣的話,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就會更加國際化。

 對於未來的深港合作,譚偉豪認為,在國家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之後,深港合作將進入新篇章。曾擔任過香港立法會議員的譚偉豪表示,之前香港的內耗比較嚴重,從議員的提議到最後的拍板,要拖延三五年。相信未來在「愛國者治港」的格局下,決策層的效率會大大提高,香港的大學、企業會與粵港澳大灣區進行全面合作,屆時深港之間的合作也會更加緊密。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副會長、秘書長陳煒國:

 灣區很適合港青工作生活並鼓勵港青內地就業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副會長、秘書長陳煒國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副會長、秘書長陳煒國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在深港合作方面的工作已經做了近20年,與深圳很多政府機關都有合作關係。聯會每年還會帶很多年輕人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參觀,在創新交流上也會帶很多公司到大灣區城市進行交流。去年由於疫情關係,深港之間的人員往來受限,但相信疫情好轉之後,深港的交流會馬上恢復。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在人才方面是可以幫到大灣區的。

 陳煒國說:「之前我和一些政府官員談過,要鼓勵香港青年到大灣區來就業、工作。基本上,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內地城市都有很多政策支持香港青年北上就業,而我所認識的年輕人其實都很願意到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就業。此前,很多人認為香港青年不願意來內地,其實並不是這樣。」陳煒國認為,香港青年對於就業區域的需求,一個是住的地方,一個是朋友圈,還有就是工作、生活的配套。在這些方面,近幾年來,內地城市發展迅速,硬件條件提升很大,加上本身也是粵語地區,相信香港青年完全可以適應大灣區中內地城市的生活。陳煒國建議,香港青年要多到大灣區的內地城市走走看看,親身體會,才知道這邊到底適不適合自己發展。而香港也應多提供一些資訊給青年們,讓他們更了解內地的政策。

 廣東嘉得信律師事務所董事長劉惠林:

 中小企成長要注意風控管理

 廣東嘉得信律師事務所董事長劉惠林

 很多獨角獸企業,都是從小微企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參加此次論壇的廣東嘉得信律師事務所董事長劉惠林呼籲中小企業要注意風控管理,在他看來,深圳羅湖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安商環境,已催生成長了不少企業,「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們中間有的就會成為獨角獸企業」。劉惠林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公司就是在羅湖成長發展起來的,至今已走過13年曆程,發展過程中得益於羅湖區非常好的營商環境和安商環境。

 「企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的營商環境,羅湖完全符合這個條件,材料少、程序簡、效率高、服務好。」劉惠林說,近年來,無論是服務創新創業,還是在市場監管等方面,羅湖都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國際化法治化環境。「羅湖區政府職能部門經常深入到企業間調研探討,了解企業需要什麼。」劉惠林還說,羅湖區已經成長起來的企業有很多,他特別提醒企業發展要注意內控合規,「企業合規體檢是我們的重要法律服務產品,願為獨角獸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劉惠林透露,公司主攻金融領域,希望在未來5年打造成為粵港澳地區知名的專業律師事務所,打造出10個有影響力的品牌知名法律產品,培養百個以上精英法律人才,解決千個以上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記者易小婧 林麗青 伍敬斌 )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