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供給優化布局 改善民生拓展需求 國民消費潛力釋放可期-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内地

增強供給優化布局 改善民生拓展需求 國民消費潛力釋放可期

2021-04-17
来源:香港商报

 當前,中國正處於生產型社會轉向消費型社會的歷史大進程中,提振消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國民消費的增長似乎進入了瓶頸階段。消費難振的根本原因在哪裏?如何才能讓民眾放心地花錢?這恐怕是一個容易回答而難以做到的問題。「十四五」規劃出台以來,「促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幾乎在每一份關於經濟發展的文件中都會將「提振消費」放到重要位置。專家表示,提振消費與民眾增收、生活減壓、社會保障息息相關。可以看到,「十四五」規劃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是緊緊圍繞改善民生來拓展需求的。隨着民眾生活水準的提升,消費增長的瓶頸是可以突破的。

 消費運行難令人滿意

 互聯網經濟剛興起時,有一個互聯網熱詞叫做「剁手」,是年輕人形容自己忍不住的消費欲望。然而今天,「剁手族」越來越少,另一個互聯網熱詞取而代之,叫做「佛系」,形容自己欲望全無。不少青年們在網上討論著「消費降級」,希望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並且不再為購買廉價產品而感到自卑,只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商品,並為自己的省錢和精明而自豪。

 消費是整個經濟循環中的起點也是終點,既是生產的目的也是生產的動力。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消費已連續多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強勁馬車,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在「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戰略下,擴大國內消費、挖掘經濟增長內生更具重要意義。

 然而,近兩年來,中國的消費增長卻不盡如人意,特別是經歷了2020年的疫情衝擊,中國的居民消費更加需要提振。數據顯示,2020年整體居民消費率僅為38%左右,遠低於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60%-70%,這顯示出中國的消費擴張受到了較大擠壓。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雖然由於社會文化、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不同國家的居民消費率會有差距,但以目前國內遠低於主要經濟體、低於同等發展水準國家和相似文化國家的消費水準來看,中國居民合理的消費需求並沒有得到滿足。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亦表示,目前整個消費運行的情況並不是十分令人滿意,不論是增長速度還是其他各方面,感覺都缺少火候。很多人認為當前消費不振是因疫情而起,實際上早在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有所下滑了,所以如何提振消費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問題,這也是為何今年國家如此重視提振消費的原因。

 居民收入係最大掣肘

 中國人為什麼不願意消費?連平認為,影響居民消費的因素,最直接的就是居民收入,如果居民收入能夠有良好的增長態勢,則消費的提升就會有所保障。另外,就是對居民生活的保障,比如養老與醫療,如果壓力較大,消費的意願也會降低。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資產價格,例如住宅價格,如果居高不下且持續較快上漲,將會加大居民的生活壓力。如今在一些主要城市,一對年輕夫妻買一套房子要掏空「六個錢包」,甚至這還不夠,要背上房貸,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更不可能掏出更多的錢去消費了。

 此外,還有社會的貧富分化問題,連平表示,收入較低的大眾消費欲望不會太強,社會收入較高的少部分人,由於種種原因需求又有限,這也是制約消費的因素。

 黃大智指出,影響消費的因素非常多,雖然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各類學科都對消費有所研究,但一般認為,影響消費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凱恩斯就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最先提出絕對收入理論,即消費會隨着收入的提高而提高,其他相對收入理論、持久收入理論、生命周期理論等,更多是對於「收入」這一概念的重新界定。近年來,國民收入穩步提高,在2020年超過1萬美元,但消費率卻並沒有順勢提升,這是因為相較過去,同樣取得1萬元的國民收入,在分配中,居民的獲得卻變少了。除了居民收入的高低會影響消費外,收入差距是另一個與收入有關的重要因素。當收入達到一定水準後,消費在收入中的佔比會逐漸降低(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其消費率會變低。因此,同等收入水準下,收入差距越大,消費率就會越低。當前,儘管中國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近年來有所降低,不過仍然大幅高於其他主要國家。若要提振消費,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提振消費需多措並舉

 連平認為,提振消費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包括提升居民收入、減輕生活壓力、降低貧富差距以及刺激富人消費。短期內要提振消費,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刺激富人消費,國外的經驗可堪借鑒。國外有一種做法用於刺激高收入人群消費,就是國家對富人徵收重稅,然後給予一定稅收返還。但這個稅收返還並不是用現金,而是用發票報銷各種費用,比如旅遊、購物等,人們為了不浪費,就會去參與消費活動。這種做法就是巧妙地利用了人們的心理去促進消費,在很多歐美國家都存在。但真正激發社會消費潛力是沒有捷徑可走的。連平表示,在「十四五」規劃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擴大內需方面,緊緊圍繞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進消費與投資有效結合,實現供需更高水準的動態平衡。在穩定和擴大消費方面,首先強調「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抓住了促進雙循環的關鍵點,也與此前「2021年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的目標相匹配。「十四五」規劃在關於社會保障和養老問題方面,將從財政上給予更多傾斜。在住房政策上,主基調還是回到改善住房供求關係上,增加住房供給,尤其是針對進城農民的剛需住房供給,以及大城市租賃住房的供給,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另外,在居民就業方面,「十四五」規劃也做了較為穩妥的安排。當然,解決這些問題不是幾年就能完成的,要經過長年累月地不斷推進。當民眾對自身保障越來越有信心時,他們拿出來消費的錢也就會越來越多。

 黃大智表示,當前,大家非常關注降低個人所得稅的問題,畢竟這也是變相增加收入。但有學者曾估算,當前個稅的納稅人或許僅佔14億人口的1.5%,約為2000萬人。站在14億消費人群的立場上,僅僅對於一部分人減稅,對擴內需、促消費的作用有限。收入是影響消費最重要的因素,而非唯一因素。提升消費也不能僅僅依靠提升收入這一種措施,而是要系統籌劃,通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以及調整未來消費預期、收入預期等方式,實現消費需求潛力的釋放。

 消費增長存巨大空間

 民眾對消費降級的自嘲,其實也是對消費升級的渴望。中國人消費率偏低除顯示出消費欲望受到擠壓之外,也顯示出中國消費增長有巨大空間。雖然2020年前後不少事情改變了國民對於消費的觀點,也降低了人們花錢的欲望,但國民的消費潛力仍然是巨大的。以海南為例,春節假期海南離島免稅店人氣爆棚,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銷售額超過7個億,2月11日至17日海南離島免稅店7天接待購物人數超過20萬人次,銷售額超15億元,比2019年春節假期的銷售額實現了翻番,可見海南自貿港擁有政策優勢之後消費潛力的迸發。

 此外,數據顯示,今年春節電影票房收入超80億元,零售和餐飲也取得佳績。清明期間,各大景區旅遊人次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準,「五一」前出行的機票預訂量已達到2019年同期的2倍。今年以來,消費市場持續復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2個月,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8%,比2019年同期增長6.4%,充分展現出中國消費市場的強大韌性與活力。

 對於提振消費,「十四五」規劃已有明確路徑,從增強有效供給到加速消費提質,再到鼓勵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和優化商業發展布局,當然也包括加強民生保障讓民眾能夠放心「買買買」,國家正在全方位發力為提振消費做好保障。

 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隨着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逐步減弱,疊加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形成合力,部分線下消費和可選消費將迎來確定的景氣提升。」(記者伍敬斌)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