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察】美台關係與台海情勢-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海峽觀察】美台關係與台海情勢

2021-04-20
来源:香港商報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拜登政府日前把美日、美澳的軍事對話都列入台海情勢,並將台灣納入印太海巡機制。近期大陸遼寧號航母編隊在台灣周邊海域演訓,美軍驅逐艦馬侃號也通過台灣海峽,雙方相互監控;台灣西南空域有解放軍偵察機監控美機,台灣軍機也升空示警,美陸台三方機艦相互監控角力。儘管台海周邊三方較勁,其實仍是中美抗衡的一環,尤其在中美競合與兩岸僵持之局勢下,大陸顯然更在意美台關係的發展。美國國務院早前公布對台「交往新準則」,明文放寬對台灣的限制,然而此項放寬的基礎,卻是反覆強調「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及維持與台灣「非官方關係」等既定原則,可謂拜登政府對台政策的最新立場。

 事實上,大陸航母群進入南海有關水域,除了測試美國拜登政府尋求結盟以抗衡中國的外交作為,是否轉換成實質的軍事合作,另外就是體現其不畏戰以捍衛南海主權的決心。日前美日2+2會談的聯合聲明,首度公開指向中國,更強調「維持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顯然台灣已成了美國對印太地區「安全承諾」的重要指標。然而,美、日等國關切台灣,並不意味着就一定會採取實際行動來反制大陸。台灣蔡當局應務實理性省思,切勿因美方要放寬美台官員互動的限制,就誤以為拜登政府開綠燈了。要知道,大陸對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堅持無可妥協,台灣問題又是中美關係的重中之重。

 在阿拉斯加會談上,中美正式過招,中方要求美方遵守「一中」紅線。儘管美方承諾將遵守「一中政策」,但美方卻逐步用「切香腸」的方式迫近紅線。諸如3月26日美台簽訂海巡互助協議、3月29日美國駐帛琉大使隨帛琉總統訪台,大陸均立即以軍機飛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方式強硬反應。事實上,大陸對台武備源自其70多年來始終堅信,台灣問題從屬於中美關係,及兩岸統一的根本障礙是美國。只要台灣一旦出現「親美遠陸」傾向,大陸即會毫不猶豫採取軍事手段施壓,一則威懾台灣當局,再則警告美方。同理,只要台灣與美方保持適當距離,或在某些政治原則上與大陸存在共識或交集,大陸對台就趨向溫和、重視交流合作。

 美國欲拿捏兩岸關係

 至於美國國務院公布美台「交往新準則」,要讓大陸放心。特朗普任期近尾聲時取消美台交往限制後,大陸相當不滿。拜登上台後,雖與中國針鋒相對,但也必須明確體現美國勢必會顧及中國的底線。尤其,美國國務卿布林肯3月10日出席眾議院外委會聽證會時,表現出有意與台灣「關係正常化」,當然引發大陸的疑慮。此時美方宣布與台灣「交往新準則」,刻意提及「一中政策」及「非官方關係」,即有向大陸澄清立場的意味。此外,美方此次「放寬」對台交往,即鼓勵工作層級會議可在聯邦建物內舉行,也可在台方駐美代表處舉行,亦即美國官員得以公開進入台方代表處及雙橡園。此外,往昔台方駐美官員到國務院拜訪,也從「只可做、但不可說」,轉變成公開作為。

 然而,美國國務院在放寬對台交往的限制之同時,也重申對台政策的關鍵基礎,即包括美中三項聯合公報及《台灣關係法》與美台「六項保證」為基礎的「一個中國政策」。此外,美國即使想跟台灣加強關係,仍立足於「一中政策」規範下的「非官方關係」。而新公布的準則也可視為拜登政府期盼在符合美國最大利益之下,拿捏敏感的兩岸關係。換言之,新準則仍有限制,包括不得在會面場合展示台方的旗幟,美方官員不得參加台方有象徵性的活動,例如「雙十酒會」。台方若要維持此份交往的便利,必須謹慎不冒進,否則台方若偏離美國利益的軌道,此項給予行政便利的準則,美方可以給,當然隨時也能收回。

 總之,中美競逐若將全球推回「冷戰」時期,台海將成是非之地,不會使台灣更安全,也不必想像借此造成大陸於國際社會被「孤立」,或助台灣突破國際社會「一中」的籓籬,因為這是不可能的。拜登政府的美台「交往新準則」仍維持「任何涉及主權象徵」的限制,美國將在既有的「一中政策」下與台灣持續往來。一言以蔽之,拜登明言「一中政策」不變,不再亂打具衝擊性的「台灣牌」,而強調中美關係的「壓艙石」重新裝置,將有助於拜登政府推動「接觸性的競爭」。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