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嶺南」首訪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圳第「10+1」區續寫春天的故事-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品鉴嶺南」首訪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圳第「10+1」區續寫春天的故事

2021-04-20
来源:香港商报网

 4月16-17日,第十二屆「品鉴嶺南」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首次來到深圳第「10+1」區——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合作區」),進行為期一天半的採風活動。在這裏,作家們行程滿滿,參觀了規劃展廳聽取新城規劃並與深汕合作區相關負責人座談,走訪鵝埠先進製造集聚區、新厝林古村寨、新杏村曹氏祖祠、赤河廣場、百安海灘等處,從古村到新城、從河景到海景,作家們目不暇接,收穫了諸多創作靈感。

 一幕幕建設圖景、一處處優美風光,讓作家們感嘆,深圳經濟特區的創新基因已經在這裏落地生根,望鵬山下,建設者們正在續寫新的春天故事。

 文:余麗齡 李苑立 蔡易成 賴琪

 攝影:吳志雄  左佛亮

深汕特別合作區鵝埠先進製造集聚區

 建設深汕合作區已是國家戰略

 深汕合作區位於粵港澳大灣區最東端,西接惠州,東連汕尾,距離深圳60公里。1152平方公里海域波瀾壯闊,468.3平方公里陸地山、河、湖、溫泉、濕地匯聚,下轄原鵝埠、赤石、小漠、鮜門四鎮,客家、福佬、疍家、佘族等族群融合共生,歷史人文資源豐富。處於城市規劃中軸線上的「望鵬山」,寓意深汕合作區時刻不忘對標鵬城深圳,繼續發揚拓荒牛精神,加快推動新城開發建設。

 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自2018年12月16日正式揭牌,開啟了由深圳全面主導深汕合作區經濟社會事務的新篇章。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創新完善、探索推廣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體制機制」。深汕合作區由廣東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被賦予了新時代新使命。202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專門明確要「深化深汕特別合作區等區域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當前,深汕合作區正奮力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粵東沿海經濟帶新中心、深圳自主創新拓展區和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未來,這裏將是集聚最先進理念、最前沿科技的產業高地;生態優美、詩意棲居的生活福地;多元族群並存、文化交融薈萃的人文勝地。

 鵝埠先進製造集聚區發展良好

 在鵝埠先進製造集聚區,廠房林立,機器轟鳴,如火如荼的建設景象隨處可見。截至目前,這裏已有79個產業項目落地,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為主的產業集群,先行示範平台集群效應明顯。

 新城的企業大多數由深圳轉移而來。如深汕合作區威可特熔斷器有限公司,2019年底來此試投產,現在生產的熔斷器及汽車配件遠銷國內外。深圳市邁瑞德電子有限公司和深圳雅信通光纜有限公司,現只在深圳保留營銷中心,研發、生產都於去年搬遷至深汕合作區,均實現當年遷入當年投產。深圳雅信通光纜有限公司現已研發出多項國家專利,今年預計產值可達2億元。去年8月在深汕合作區實現投產的深圳瓏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今年產值有望增長兩倍。

 據了解,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深汕高鐵和廣汕高鐵正加快建設,通車後將助力深汕合作區實現與深圳市區構建半小時生活圈、與廣州一小時生活圈。

 百年古村落人文獨特

新厝林古村寨

 新厝林古村寨是深汕合作區內唯一一處古民居保留較為完整的村落,位於赤石圩西側,總體面積8088平方米。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延續至今已歷十五代,現有村民600餘人。

 進入村口,一座呈方形、恰似軍事城堡的古寨建築映入眼帘。據介紹,這種建築方式主要為防止山匪海盜搶劫而建。這裏的前門樓祀魁星爺,後門樓祀武聖關帝神只,體現著中國民間「先文後武、文武兼備」的和平主義。整座山寨布局三街六巷,除了圍牆四角外顯的敵樓略有塌頂以外,寨內建築基本完整,已獲評「廣東省古村落」。

 鵝卵石鋪就的古寨巷道上,由三合土夯築而成的赤褐色寨牆,似乎在訴說著這幾百年的歷史,作家們紛紛拍照留念。走至古村落的最裏邊,可看到一塊四百餘年的木匾,上書「雄視千古」四個蒼勁大字。著名作家朱秀海說,古寨既透露著民風淳樸又顯出一股豪氣,有着其它村落難以見到的特色,蘊含著嶺南人敢為人先的精神。

 曹氏祖祠揭開一段紅色記憶

新杏村曹氏祖祠

 在深汕合作區的赤石鎮大安峒新杏村,有一處曹氏祖祠,兩開三間,面寬約10米,進深約14米,建築佔地面積約140平方米。據悉,1948年11月底,中共江南地方委員會就在這座祖祠里舉行過地委擴大會議。當時的江南地委下轄東寶縣委、惠陽縣委等4個縣委。此次會議時間長達一個多月,會議總結了反「清剿」鬥爭經驗,討論和部署打開海陸惠紫五根據地的鬥爭局勢,建立並擴大山區根據地,為鬥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提出為迎接大軍南下、解放全廣東做好準備。在《奔向海陸豐》的文章中,開國元帥徐向前曾提及在這裏戰鬥過的經歷。

 在大革命時期,曹氏祖祠是新杏村唯一的磚石建築,能同時容納一百多人。這個在當時最「豪華」的建築,既是曹氏祭奠先祖的場所,又是村裏的私塾所在,還是供地方鬥爭武裝力量開會的會議室。現在祖祠旁掛有銘牌,開闢為紅色文化基地,讓人們銘記紅色歷史、緬懷革命先烈。

 陪同作家們採風的本報副總編王軍感慨地說,東江縱隊在近代革命史上有着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深汕合作區很好地發掘並活化了當地的紅色文化,將激勵一代代的建設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好地開創深汕合作區的未來。

 赤河廣場古景煥發新生機

赤河廣場

 赤河廣場地處深汕合作區中心區,北側為赤石河河濱,是新城的首個「城市生態休閒會客廳」,填補了新城高端商務休閒領域的空白。該項目2018年5月開工,2019年4月完工並投入使用。投資主體為華潤置地(深圳)有限公司,總投資2億元,建設用地面積56263.3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813.34平方米。

 赤石河也稱「鳳河」,發源於蓮花山脈,由赤石鎮的大安河、明熱河和明溪河匯流而成,途經圓墩河至小漠鎮出海直通深汕灣,全長36公里。鳳河在歷史上就是惠、潮官道的必經路口,為官辦渡——由官府出錢造船設渡且免交渡費,故又被稱為「鳳河義渡」。清代咸豐元年,這裏便豎有石碑,上刻「鳳河義渡」四字,還留有「九鼎紗帽一枝花,落在鳳河一點梅,若是此地葬得到,九代狀元一探花」的傳說。

 走在河邊,作家們眺望遠處的山脈如黛,只見西側山坡蔥松翠綠,山景與竹影倒映水中,別有一番風情。據介紹,每當夕陽西下時,彩霞相映,兩岸疊翠,夜晚時分漁燈點點,一派中國傳統古境油然而生,正成為全區欣賞落日最佳「打卡點」。

 值得一提的是,這裏還有開鑿於宋代的山地型古驛道,是古代粵東諸縣通往惠州和廣州的官道要衝,沿途人文和自然景觀資源豐富,既有「古道、古庵、古關、古村」,也有「山抱水瀠、迂迴交峻」的羊蹄峻岭和海天一色的美景。附近還有「壯帝居」石刻、紀念宋末皇帝及忠臣文天祥、陸秀夫等人而建的老建築。

 作為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生事物,深汕合作區在走好產業路的同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飛地農村城市化新模式,奮力打造具有深圳標準、體現深汕特色的田園城市和都市鄉村。

 採風團成員名單

 1、朱秀海(採風團團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創作室原主任電視劇《喬家大院》的作者、編劇。

 2、王炳根:福建省作協原副主席、冰心文學館原館長、中國博物館學會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名人故居委員會副主任。

 3、南  翔:深圳市作家協會原副主席、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

 4、連俊義:解放軍報原副總編輯兼中國國防報總編輯(少將)高級編輯、作家、書法家。

 5、沈衛星:光明日報原副總編輯。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高級編輯。

 6、王劍冰: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河南省作協副主席。

 7、陳繼明: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藝術與傳播學院教授。

 8、溫亞軍:武警出版社原副社長(大校)、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