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深供水工程:風雨無阻半世紀 潤澤香江細無聲-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東深供水工程:風雨無阻半世紀 潤澤香江細無聲

2021-04-22
来源:香港商報

 在「十四五」規劃開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之際,中宣部昨日向全社會宣傳發布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自1965年第一股東江水經東莞、深圳引向香港,東深供水工程已不間斷地向香港供水逾267億立方米。這條「要高山低頭、讓河水倒流」的生命水線,滋養着東方之珠的發展與繁榮已逾半個世紀。

 香港各界對東深供水工程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一工程體現着國家對香港的關心愛護和全力支持,凝結着香港與祖國甘苦與共、命運相依的血脈親情,彰顯著粵港兩地人民心手相牽、守望相助的同胞情誼。

 東深供水工程當年在香港關註度極高,本報曾連續頭版刊發相關報道。

 心繫同胞 迎難而上

 香港三面環海,本地淡水資源奇缺。在東深供水工程尚未修建之前,港英政府常常為解決居民用水問題而頭痛不已,尤其是如果遭遇乾旱之年,水荒問題必如影而至。在1962年,香港出現了自1884年以來的最嚴重乾旱,並一直持續至1963年。面對嚴峻的現實,港英當局採取了嚴厲的控水措施,每4天供應一次水,且供水時間僅為4小時,全港數百萬市民生活陷入困境。同年5月,萬般無奈的港英政府通過香港中華總商會和香港九龍工會聯合會,向廣東省發出求援信號。

 為從根本解除香港水荒,廣東水利專家經全面勘測後,提出「建設引水工程,將東江水引入香港」的方案。該方案最後得到周恩來總理的拍板,中央隨後撥款3800萬元巨資,並集中調撥大量人力物力參與建設。在物資極其匱乏和技術落後的年代,工程建設者排除萬難,喊出「讓高山低頭,令河水倒流」的口號,飽含激情投入艱苦奮戰,開山劈嶺、鑿洞架橋。經過短短一年時間的奮戰,這個在外界看起來極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被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們順利拿下,由此開啟了源源不斷向香港供水的歷史。

 修繕愛護 始終如一

 隨着香港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不斷增長,東深供水工程當初的設計供水量,已難於滿足需要。隨着時代的變遷和經濟社會需求的變化,東深供水工程先後於1974年、1987 年、1990年進行了三次擴建。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着東莞、深圳等東深供水工程沿線經濟迅速發展和人口快速增長,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流入東深供水河道,嚴重影響東深供水水質,東深供水工程面臨嚴峻挑戰。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同時適當增加供水水量,廣東決定對東深供水工程進行全面改造,將供水系統由原來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渠道輸水變為封閉的專用管道輸水,實現清污分流。

 數據顯示,自1974年3月以來,東深供水工程經過三次擴建和一次改造,共投資76億元,不僅使供水能力達到24.23億立方米,而且實現了清污分流,確保供水水質免受污染並優於國家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此外,為了保護工程沿線的水質,從1991年以來,廣東省人大、省政府先後出台了《東深供水工程水質保護規定》《廣東省東深供水工程管理辦法》等13部法規、規章及及規範性文件,對東江流域水資源分配實行水量水質雙控制,保障東深供水工程可以從東江取用足夠的水量和良好的水質。深圳市還成立東深公安分局,專門負責守護這條生命線工程,從源頭到沿線全面保護。

 進入新發展階段,為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用水需求,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廣東省決定興建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該工程輸水線路全長113公里,設計年供水量17.08億立方米,總投資約354億元,總工期60個月。工程建成後,將實現從西江向珠三角東部地區引水,有效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生活生產缺水問題,退還東江流域及沿線城市生態用水,並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提供重要的水安全支撐。

 民心相牽 守望相助

 東江水被譽為「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截至2020年底,東深供水工程纍計向香港供水267億立方米,保障香港約80%的用水需求。

 據新華社報道,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的先進事跡經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後,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群眾認為,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是建設守護香港供水生命線的光榮團隊,他們的先進事跡充分彰顯了忠於祖國、心繫同胞的家國情懷,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的使命擔當,艱苦奮鬥、甘於付出的奉獻精神。

 東深供水工程金湖泵站。鄒錦華 攝

 奔騰東江水 濃濃粵港情

 「看!這個就是我,當時我們就在工地的這個簡陋『食堂』匆忙吃幾口飯,就繼續投入工作。」今年80歲的陳韶娟阿姨指着自己珍藏的黑白照片對記者說道,自己是作為廣工學生參與東深供水首期工程建設者之一。記者留意到,幾名當年參與建設的阿姨都不約而同地穿上了紅外套接受記者採訪,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

 那段激情燃燒歲月終身不忘

 4月21日,中宣部授予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時代楷模」稱號,褒揚他們是「建設守護香港供水生命線的光榮團隊」。「我們當年就是覺得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憑借一腔熱情投入工作,沒想到50多年過去了還受到表彰。」當年同樣作為學生參與工程建設的符天儀阿姨稱,這份集體榮譽讓自己感動不已,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自己終身不忘。在那個專業人員奇缺的年代,84名廣東工學院農田水利和土木工程系大四學生選擇延遲一年畢業,打起背包、住進工棚,用自己汗水和淚水,把青春歲月最重要的那篇論文,寫在了東深供水的偉大工程之上。

 1974年到2003年,東深供水工程先後經歷了三期擴建和一次全面改造。「現在只要輕點鼠標,就可以查看水質監測數據。」粵海水務水環境監測中心主任林青向記者展示如何通過水質預警平台的頁面,查詢東江取水口、雁田水庫和深圳水庫實時水質監測結果。經歷4次擴建改造的東深供水工程,年供水能力由初期的0.68億立方米提升到24.23億立方米,輸水系統由天然河道升級為全封閉的專用管道,實現輸水系統與天然河道的徹底分離。

 代表着一代代水利人的故事

 「改造是為了建設全封閉的專用輸水系統,實現清污分流,徹底避免東江原水在輸送途中受到二次污染。」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嚴振瑞先後參加了東深供水工程的三期擴建和全面改造工程。對嚴振瑞來說,香港和內地血脈相通的精神一直激勵着他前進,「我目前正在主持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的設計研究。工程建成後,將實現從西江向珠三角東部地區引水,有效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生活生產缺水問題,並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提供重要的水安全支撐」。他的經歷,不僅代表着一代代水利人的故事,也彰顯著祖國內地與香港同胞的深厚情緣、手足之情。

 「生命之水」流淌不息

 水是萬物之源,居民日常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都離不開水。自1964年2月20日動工以來,前後經過三次擴建和一次改造的東深供水工程,解決了香港嚴重缺乏淡水的後顧之憂,為香港人民的安居樂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立下汗馬功勞。這其中最值得稱讚的,當屬於為此付出無數血汗的一代又一代的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們。

 東深供水工程56年對港供水史,實際上是一部不畏艱難險阻、為同胞無私奉獻的歷史,刻錄着一代又一代水利工作者成長的足跡。在物資和技術都匱乏的上世紀60年代,建設者們迎難而上,「讓高山低頭,令河水倒流」,開鑿出為香港供水的生命線,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隨着時代的變遷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東深供水工程也因時勢而變,無論是擴建還是改造工程亦或是盡心守護沿線水質,都離不開他們無時無刻的身影。

 作為內地為解決香港同胞飲水困難而興建的跨流域大型調水工程,東深供水工程實際上也凝聚了祖國母親對香港深深的愛。在開建早期的巨額撥款和動員一切力量的決心,以及此後不斷修繕保護供水工程的恆心,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支持和愛護始終如一,為促進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現如今,流淌不息的「生命之水」仍在延續着它的使命,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忠於祖國、心繫同胞,打通並守護對港供水生命線的先進事跡和可貴精神,至今仍閃耀着不朽榮光,彰顯著時代價值。(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深圳特區報記者 嚴俊偉)

 細說東深工程始末

 1962年到1963年 香港遭遇嚴重大旱,水庫的存水僅夠全港飲用43天。

 香港遭遇嚴重大旱。

 1963年年底 周恩來總理作出指示, 撥付3800萬元的巨額經費,引東江水。

 1964年2月20日 東深供水工程正式動工,工期只有一年。

 1964年東深供水工程建設的情形。

 1965年2月25日 東深供水工程供港「生命線」建成。隨着香港的快速發展,東深供水工程分別於1974年、1987年、1990年進行了三次擴建。

 2000年8月28日 東深供水工程四期改造開工興建,7000多名建設者投入800多個日夜的施工。

 2003年6月28日 歷時近3年,東深供水工程四期改造完成。

 截至2020年底 東深供水工程已不間斷安全優質對港供水纍計267億立方米。

 東江水「交水點」,從這裏向前,東江水就進入了香港。新華社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