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察】拜登派陶德率團訪台的弦外之音-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海峽觀察】拜登派陶德率團訪台的弦外之音

2021-04-27
来源:香港商报

 美國宣布氣候變遷特使凱瑞赴上海的同一天,派「非官方」特使前參議員陶德、小布殊時期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奧巴馬時期副國務卿史坦伯格及國務院台灣協調處長白丹利訪台。拜登政府意圖以如此「平衡」安排訪問兩岸的行程,向雙方傳遞重要信號,即華府並未越過官方與非官方關係之間的界線。然而,大陸卻頗明察秋毫,批評美方所謂「非官方」訪問團只是自欺欺人的幌子,除了向華府嚴正交涉,並即日起在台海附近進行實彈軍事演習,目的在於嚇阻「台獨」。值得注意的是,隨着美國新版所謂《對台交往準則》的公布,美國國會議員提出針對中國的《戰略競爭法案》、邀請台積電高層參加半導體峰會,美國「抗中」大戰略已蔚為其國家共識,策略與手段也逐漸成形,台灣自然也在美國的拉攏與關切之中,台灣蔡英文當局宜審慎因應。

 陶德訪台之意圖

 拜登政府資深官員對於陶德訪台此行的意義即表示「美國與印太盟友站在一起,共同促進繁榮、安全與價值,包括深化美台關係」。儘管拜登政府要向中國傳達「支持台灣」的明確信息,但也注意到要避免過分刺激北京,以免進一步惡化美中關係。就如同美國國務院日前才公布新版《對台交往準則》,強調對於台灣仍遵循「一個中國」政策,與台灣維持「非官方」的關係。為了平衡中國的疑慮,拜登政府也特別於同日派遣氣候變遷特使凱瑞至上海訪問,這也是拜登上台後首位訪問中國的高官。很顯然,美方安排陶德訪台主要是讓台灣安心,讓台方清楚理解拜登政府的對台政策立場,包括既「支持台灣」,同時也有底線。再者,美方已放寬其官員訪台的限制,此次卻由非官職的拜登摯友陶德率團訪台,即是要讓北京放心,拜登政府不會跟特朗普時期一樣頻打「台灣牌」刺激大陸,也不願在台海議題上與大陸正面衝撞。

 再進一步言,拜登委託其密友陶德率團訪台應有幾項目的:一、藉以體現其重視台海與區域安全:拜登的兩岸政策逐漸明朗,朝着「戰略清晰」「戰術模糊」的方向邁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強調,中國已對美構成「最重大的挑戰」,為了避免「中國崛起」轉化為「中國威脅」,拜登對付中國的戰略定位採「遏制戰略」,是相當明確的;二、拜登「戰術模糊」即刻意在對中國的實際行動保留彈性運作的空間:拜登植基以「一中政策」與「三項聯合公報」,處理對中國關係;同時也以《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處理對台關係。其目的在於遊走灰色地帶,除了可讓民進黨放棄「台獨」幻想,也盼能避免此刻與大陸全面軍事攤牌;三、由於兩岸關係緊張,美方為避免誤判,派陶德率團來台私下傳達拜登政府的立場,確保蔡當局能完全理解美方對此事的看法,提醒民進黨能自我克制。

 中國洞悉拜登企圖

 一言以蔽之,拜登政府一方面與大陸既競爭角逐又合作,另一方面也堅定支持台灣,但因近來大陸持續升高對台軍事壓力,讓美方深感不安,美方不樂見台海爆發衝突。因此,陶德訪台堪稱拜登的兩面手法。對台灣而言,派拜登摯友訪台,讓台灣安心,但同時提醒台方節制。對大陸而言,訪團成員大多並非現任高官,且白宮強調「非官方性質」,體現其並無刺激大陸的意圖。然而,在北京眼中,一則陶德是受拜登請託率團訪台,而且團員中又有美國國務院官員隨行,加上來台又觸及美台關係的敏感問題,實際已碰觸大陸的紅線,這跟美派凱瑞訪上海所談議題之位階與敏感性較低的氣候變遷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則何來「平衡」或「兼顧」兩岸呢?實際上,北京研判陶德此行訪台應是美國務院甫發布新的《對台交往準則》後的一次試探北京「一中」底線之舉,拜登仍意圖藉此逐步「切香腸」漸進,將來很可能更得寸進尺,北京當然洞悉拜登的企圖,不能視而不見。

 總之,在北京看來,陶德訪台表面看似「非官方」性質,其實本質上根本就具有「官方性質」意涵,這種包裝讓人一眼就看穿已逾越「一中政策」的底線。基本上,陶德率團訪台仍具較重大的象徵意義,表達拜登政府提升美台交往及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空間」及挺台之軍事自我防衛的承諾與決心,但仍欠缺對台承諾支持的具體細節,即顯得很抽象與空泛。而蔡英文當面向陶德力促美方盡速恢復台美TIFA談判,美方也未承諾有具體時間表,體現出陶德此行成果仍顯得相當空泛,堪稱象徵意義仍大於實質意義。最後,陶德應該也會向蔡當局傳遞一些政治信息,包括帶來拜登政府希望民進黨自我克制勿逾越大陸底線的提醒,對此蔡當局也宜務實面對美方兩手策略的真意,堪稱是台海風險之控管。(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责任编辑:徐麒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