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深圳市黨代會重大部署與廣東「十四五」規劃的緊密呼應-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梳理深圳市黨代會重大部署與廣東「十四五」規劃的緊密呼應

2021-04-30
来源:深政觀察

 就在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召開前夕,4月25日,《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對外公布。

 這份總共二十一章節、195頁、指導廣東未來5到15年發展的重要文件信息量巨大,其中直接或間接點到深圳的地方140次,提及38個「支持深圳」,涉及69個與深圳相關的規劃要點。

 深政觀察梳理發現,27日召開的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其報告中很多工作部署都與廣東十四五規劃內容緊密呼應——廣東規劃深圳落實,深圳事項廣東支持。

 支持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

 奮力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深圳未來5年總奮鬥目標。廣東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

 支持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圍繞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等五大戰略定位;支持深圳加快實現「五個率先」。

 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

 深圳黨代會報告提出,以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牽引戰略戰役性改革。

 廣東十四五規劃中提出——

 支持深圳深入開展綜合改革試點。在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先行先試;

 複製推廣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經驗。加強對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跟蹤督促和經驗總結,推動一批成熟的改革試點經驗在全省複製推廣,帶動全省改革發展,為全國提供改革示範。

 依法依規賦予深圳更加充分的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支持深圳更大力度推進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完善改革溝通對接機制、政策調整機制和風險管控機制;

 規劃中還有多條與支持深圳改革相關的規劃,比如:

 支持深圳、珠海和汕頭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加強對設區的市法規的審查指導;

 支持深圳開展獨立的公平競爭審查機構試點,定期清理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存量政策,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

 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支持深圳規範有序建設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等等。

 支持深圳創新驅動發展

 深圳的黨代會報告,對創新部署著墨很多,創新能級顯著提升是深圳未來5年發展具體目標之一。報告鮮明提出深圳要勇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陣,提升創新引領力、硬實力、驅動力、支撐力、源動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關鍵核心技術發源地、科技成果產業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創新人才嚮往集聚地。

 在廣東十四五規劃中,也賦予了深圳很多創新任務:以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為重點,推動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提出——

 以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集中連片區域為先行啟動區,建設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高水平實驗室、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前沿科學交叉研究平台、中試驗證平台和科技支撐服務平台;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需求,高標準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廣州創新合作區等三大創新合作區,構建「兩點」「兩廊」創新發展格局;

 加快建設中科院明珠科學園,規劃建設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吸引國內外高水平科研機構和人才向粵港澳大灣區集聚;

 支持廣州、深圳、珠海等有條件地區在人才制度改革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推進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和南沙國際化人才特區等。

 確定深圳都市圈範圍

 深圳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加快「深圳都市圈」規劃建設。

 在廣東「十四五」規劃中,5個都市圈的範圍都正式確定。其中,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東莞、惠州全域和河源、汕尾等兩市的都市區部分。

 規劃提出,充分發揮深圳核心城市帶動作用,進一步拓展深圳發展空間。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加強三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統籌協調,建設跨區域產城融合組團。推進河源、汕尾主動承接核心城市功能疏解、產業資源外溢、社會服務延伸,加快吸引現代要素流動集聚,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都市圈。

 規劃還提出,增強廣州、深圳中心城市能級;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形成功能互補、分工有序的多中心、網絡化城鎮體系;支持廣州、深圳兩個超大城市合理疏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

 廣州、深圳

 「雙核聯動、比翼雙飛」

 廣東「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充分發揮廣州、深圳「雙核聯動、比翼雙飛」作用;推動廣州、深圳「雙城」聯動發展。包括推動廣州、深圳兩市在「雙城聯動、比翼雙飛」中形成更多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推動廣州、深圳兩市完善戰略合作機制;支持廣州、深圳兩市攜手共建要素市場化配置高地,加快共建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聯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世界級產業集群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等。

 深圳的黨代會報告對此亦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深度融入「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強化廣深「雙城聯動,比翼雙飛」。

 支持深圳發展數字經濟

 深圳在黨代會報告中重點部署了數字經濟發展,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要達到31%以上。

 廣東十四五規劃中也鮮明提出,支持深圳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支持前海、深港口岸經濟帶等建設

 深圳的黨代會報告中提出,抓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擴區」重大機遇,全面深化前海改革開放。

 廣東十四五規劃中也多次提及前海,提出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加快推進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建設;攜手港澳共建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金融深度合作平台等;深圳提出,高水平規劃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形成空間統籌、結構優化、錯位協同的口岸經濟發展格局。廣東十四五規劃也提出支持深港口岸經濟帶建設。

 支持深圳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深圳黨代會報告提出,實施擴大內需促進消費計劃,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廣東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廣州、深圳等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城市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形成具有國際水準和全球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城市群,推動國際品牌集聚。

 廣東十四五規劃中對深圳還有哪些支持?給了深圳哪些任務,請看——

 廣東十四五規劃中

 69個與深圳相關的規劃要點

 1.充分發揮廣州、深圳「雙核聯動、比翼雙飛」作用,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以同等力度支持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推動「雙城」做優做強,共同打造全省發展核心引擎;

 2.支持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圍繞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等五大戰略定位;

 3.支持深圳加快實現「五個率先」(五個率先: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率先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民主法治環境,率先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文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

 4.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以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為重點,推動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

 5.支持深圳在未來通信高端器件等領域創建製造業創新中心,發展智能經濟、健康產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6.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支持深港口岸經濟帶建設,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7.支持深圳建設高水平海洋大學、國家深海科考中心和南方海洋科學城,廣州建設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珠海建設深海高端智造科技園。

 8.支持深圳發展更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完善教育、文化、醫療、住房、養老等民生服務供給和保障機制,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9.支持深圳實施「先行示範標準」,建設領先全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10.支持深圳大力發展時尚產業,打造設計之都、國際文化創新創意先鋒城市;

 11.支持深圳、珠海和汕頭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加強對設區的市法規的審查指導;

 12.支持廣州、深圳等在公共法律服務領域先行探索;

 13.支持廣州、深圳率先建成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

 14.支持深圳開展獨立的公平競爭審查機構試點,定期清理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存量政策,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

 15.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16.深入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支持深圳規範有序建設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支持廣州、深圳、東莞等市建設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完善知識產權市場運營體制機制;

 17.支持廣州、深圳、珠海等有條件的城市構建數字孿生城市,實現實體城市向數字空間的全息投影,增強城市治理靈敏感知、快速分析、迅捷處置能力,打造全國領先的新型智慧城市標杆;

 18.支持深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據交易平台,研究論證設立數據交易市場或依託現有交易場所開展數據交易,探索跨區域和跨境數據合作;

 19.支持廣州、深圳等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城市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形成具有國際水準和全球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城市群,推動國際品牌集聚;

 20.複製推廣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經驗。支持深圳深入開展綜合改革試點,在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先行先試;

 21.建設智慧超算平台,引導數據中心向規模化、一體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布局發展,支持廣州、深圳等建設低時延類小型或邊緣數據中心,支持粵東粵西粵北氣候適宜、能源豐富的地區在符合規劃布局的前提下,集約集聚建設數據中心;

 22.依法依規賦予深圳更加充分的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支持深圳更大力度推進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完善改革溝通對接機制、政策調整機制和風險管控機制;

 23.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證券交易所,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債券發行平台,穩步擴大債券市場規模,豐富債券市場品種,打造科技創新企業直接融資高地,建立連接技術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全國性綜合服務平台;

 24.支持深圳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在科創金融、海洋金融、民生金融、供應鏈金融等領域先行示範,建設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國際金融創新中心、國際創業投資中心和金融科技發展高地;

 25.支持推動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後同23條: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證券交易所,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債券發行平台,穩步擴大債券市場規模,豐富債券市場品種,打造科技創新企業直接融資高地,建立連接技術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全國性綜合服務平台;

 26.支持深圳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支持廣州爭取納入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

 27.支持深圳設立國家級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探索文化信貸「白名單」制度,創新文化保險、文化資產證券化等文化金融產品。鼓勵各地市設立文化創意類創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設立文化創意類創業投資基金;

 28.支持深圳探索建設國際科技信息中心;

 29.支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地開展機械人研發創新和生產,其他各地市積極開展產業配套。重點發展工業機械人、服務機械人、特種機械人、無人機、無人船等產業,集中力量突破減速器、伺服電機和系統、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和集成應用技術;

 30.支持廣州、深圳打造全國高等教育高地;

 31.支持廣州、深圳等建設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開展省級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行業、企業。深化職普融合,全面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

 32.「雙區」引領,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重大機遇,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主平台,引領帶動全省形成推動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更高水平參與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為廣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更有力支撐;

 33.推動廣州、深圳「雙城」聯動發展;

 34.強化廣州、深圳對全省金融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35.加快建設中科院明珠科學園,規劃建設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吸引國內外高水平科研機構和人才向粵港澳大灣區集聚;

 36.支持廣州、深圳、珠海等有條件地區在人才制度改革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推進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和南沙國際化人才特區;

 37.支持廣州、深圳兩個超大城市合理疏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

 38.支持廣州、深圳、佛山等市開展國家新型城市基礎設施試點,推進自主可控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設;

 39.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需求,高標準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廣州創新合作區等三大創新合作區,構建「兩點」「兩廊」創新發展格局;

 40.積極對接國際高端會展資源,提升廣交會、高交會、中博會、加博會等重要展會的辦展水平,推動廣州、深圳等建設重點會展城市,支持珠三角地區其他城市結合自身特色打造會展平台;

 41.推進廣州、深圳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將廣州、深圳雙城打造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策源地、集聚發展新高地;

 42.全面推進沿海高速鐵路建設,加快建設贛州至深圳、廣州至湛江、廣州經汕尾至汕頭、珠海至肇慶高鐵;

 43.謀劃推進深南高鐵與廣湛高鐵茂名至岑溪連接線、京廣高鐵與京九高鐵韶關至龍川連接線,推進瀋海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粵境瓶頸路段改擴建;

 44.提升廣州、深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競爭力,統籌珠江口西岸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布局,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推進深中通道、獅子洋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蓮花山通道建設,構建以廣佛—港深、廣佛—澳珠以及珠江口跨江通道為主軸,覆蓋中心城市、重要節點城市、主要城鎮的大灣區城際快速交通網絡。

 45.推進深中通道、獅子洋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蓮花山通道建設,構建以廣佛—港深、廣佛—澳珠以及珠江口跨江通道為主軸,覆蓋中心城市、重要節點城市、主要城鎮的大灣區城際快速交通網絡;

 46.增強廣州、深圳國際航運樞紐競爭力,以汕頭港、湛江港為核心推進粵東、粵西港口資源優化整合;

 47.提升廣州國際航空樞紐競爭力,加快深圳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增強珠海機場功能,新建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實施惠州機場改擴建,提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機場服務能力,研究布局若干支線機場,構建國際航線、國內幹線、區域支線相互支撐的航線網絡;

 48.規劃建設廣州樞紐能級提升工程、深圳西麗綜合交通樞紐等一批多方式銜接、立體化設計、多資源整合的新型綜合客運交通樞紐;

 49.規劃建設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深圳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汕頭廣澳國際集裝箱物流中心等一批鐵路物流基地、港口物流樞紐、航空轉運中心,大力發展「一單式」貨運服務;

 50.加快建設廣東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試點工程、廣州港和深圳港集裝箱碼頭智能化工程、骨幹機場智慧化改造工程、廣州等地綜合客運樞紐智能化改造試點等項目;

 51.加強對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跟蹤督促和經驗總結,推動一批成熟的改革試點經驗在全省複製推廣,帶動全省改革發展,為全國提供改革示範。

 52.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自貿試驗區等政策優勢,進一步擴大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關鍵領域對外開放。

 53.加快推進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建設,依託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打造高端科技創新合作高地。

 54.落實落細惠台政策措施,鼓勵台資企業參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

 55.推進廣州、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推廣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客戶營銷、風險防範和金融監管等方面的應用;

 56.攜手港澳共建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金融深度合作平台,加強香港聯合交易所與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合作,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

 57.強化廣州、深圳「雙核」驅動作用,全面提升國際化、現代化水平,增強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

 59.推進廣州與湛江、深圳與汕頭深度協作,形成「雙核+雙副中心」動力機制;

 60.培育壯大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強化都市圈內市政基礎設施協調布局,推進都市圈內城市間產業分工協作,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61.增強廣州、深圳中心城市能級,積極發揮核心引擎功能,輻射帶動廣州、深圳都市圈內城市加快發展;

 62.調整完善廣州、深圳積分落戶政策,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63加快推進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64.以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集中連片區域為先行啟動區,建設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高水平實驗室、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前沿科學交叉研究平台、中試驗證平台和科技支撐服務平台;

 65.推進廣州龍穴、珠海高欄港、深圳蛇口等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建設;

 66.建設珠三角文化旅遊會展產業帶,辦好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廣州文化產業交易會、中國(東莞)國際影視動漫版權貿易博覽會等;

 67.高標準建設廣州、深圳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以及省級基地,培育一批文化高新技術企業,打造全國文化科技應用示範中心;

 68.以打造廣州、深圳醫療高地為牽引,帶動建設國際化高水平粵港澳健康大灣區;

 69.能源供應保障工程。核電方面,建設惠州太平嶺核電一期項目,新開工建設陸豐核電、廉江核電、太平嶺核電二期等項目,推進鈾資源保障重點建設工程。抽水蓄能方面,建設陽江、梅州、惠州、雲浮、肇慶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氣電方面,建設東莞寧洲天然氣熱電聯產、廣州珠江天然氣電廠二期、深圳光明燃機電源基地等項目。清潔高效煤電方面,建設河源電廠二期、江門新會雙水熱電聯產擴建工程等項目。

[责任编辑: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