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 深圳故事】第十七屆中國(深圳)文博會藝術節」即將啟幕-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中共百年 深圳故事】第十七屆中國(深圳)文博會藝術節」即將啟幕

2021-05-11
来源:香港商报网

 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深圳)文博會藝術節,即將拉開帷幕。本屆藝術節,以「禮讚&致敬」為主題,包括了音樂、舞蹈、戲劇、雜技舞劇、全新觀念演出五大板塊,既有對傳統文化的全新演繹,也有對美好未來的深情歌頌,從2021年5月到8月,在100天時間裏,16台24場演出,1200多位藝術家用舞台藝術禮讚建黨百年,致敬經典,致敬英雄,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築魂。

 禮讚百年,紅色經典重溫崢嶸歲月

 本屆文博會藝術節的演出內容充分契合建黨百年的偉大時代節點,推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演出,以民族性、時代性和創新性為標準,甄選出多台優質演出,以舞劇、京劇、話劇等多種舞台藝術形式,歌頌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奮鬥探索與豐功偉績,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覺醒、崛起、發展、復興的偉大曆程。

 其中,由上海歌舞團排演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解放前夕英勇犧牲的中國共產黨情報人員李白等烈士為原型,在舞台上為英雄樹碑、為楷模立傳;河北省京劇藝術研究院帶來的兒童京劇《少年英雄·王二小》再現了英雄少年王二小不畏強敵、機智勇敢地與日本侵略者巧妙周旋的情境;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上甘嶺》則講述一群志願軍戰士,頑強對抗敵人、奮力堅守坑道的故事。

 百花齊放,用創新藝術詮釋傳統文化

 「以歷史為筆,以激情作墨」,取材於歷史和傳統文化的作品每每上演,都會激發起觀眾的強烈共鳴。在本屆文博會藝術節上,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演出涵蓋詩、樂、舞、雜技、戲曲,既有暢快淋漓的盛唐風流,也有悲愴難掩的近代煙雲,觀眾可在歷史故事和創新的藝術表達中得到感官衝擊、情感升華、思想洗禮。

 在詩與樂的輝映下,夢回唐朝,西安交響樂團聯合張國立、濮存昕、張鐵林等藝術家獻上的「長·安」——唐詩交響吟誦音樂會,將於5月30日晚在深圳音樂廳重磅登場,讓唐詩、音樂互為載體,完成一次穿越時空的化合反應。

 舞蹈可謂表達激情和生命力的最好方式,寧波市歌舞劇院的舞劇《花木蘭》與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的雜技劇《化·蝶》均選自國人熟知的文學作品與民間傳說的人物;揚州市歌舞劇院的舞劇《朱自清》則以真實人物為創作原型,再現朱自清先生的文人風骨和民族氣節,無論是藝術形態還是精神內涵,都值得親臨現場。

 百舸爭流,盡顯深圳兼容並蓄文化特質

 第十七屆中國(深圳)文博會藝術節邀請了來自全國的著名文藝院團、藝術家、導演,名家名團齊聚,卡司陣容強大。

 上海歌舞團、天津人民藝術劇院、上海京劇院、安徽省黃梅戲劇院、西安交響樂團等來自全國各地的12個文藝院團將與深圳三大國有文藝院團競相綻放不同形式的藝術魅力。

 本屆文博會藝術節邀請的藝術家也均為各藝術領域的領軍人物。著名演員濮存昕、張國立、張鐵林、明道,編劇馮雙白,作曲家葉小綱,導演張藝謀、韓真、周莉亞,舞蹈演員朱潔靜、王佳俊等一大批國內著名藝術家齊聚。其中,張藝謀導演的全新觀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融激光舞、京劇、呼麥、鋼琴、非遺等諸多元素,試圖打破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和欣賞慣性,帶給觀眾新的顫慄。

 深圳聲音,奏響更多「春天的故事」

 深圳文藝事業的蓬勃發展讓「深圳聲音」徜徉在世界藝壇,在本屆文博會藝術節上,深圳本土國有文藝院團也將有多台精品佳作歌頌百年征程,奏響深圳聲音。

 深圳交響樂團將在6月30日首次奏響由葉小綱作曲,為慶祝與獻禮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而作的《英雄頌》。同樣頌讚英雄的還有深圳歌劇舞劇院的《黃河頌》經典合唱作品音樂會,再現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巨人般的英雄形象;深圳市粵劇團創排的現代粵劇《東江傳奇》將演繹抗戰時期東江游擊隊營救滯留香港文化名人的故事。

 作為「鋼琴之城」,深圳多年來培養了無數走向國際樂壇的鋼琴家,左章就是其中之一。6月6日,左章將獻上「旅行歲月」獨奏音樂會。

 文藝惠民,與時代同行的藝術節

 惠民板塊是每屆文博會藝術節必不可少的內容。本屆文博會藝術節也將舉辦系列周邊活動。5場名家公益講座,為精品佳作、大師與深圳這座城市之間搭起藝術交流的橋樑,讓市民有機會與藝術家近距離對話。

 在本屆藝術節上演的劇目當代雜技劇《化·蝶》、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交響樂《英雄頌》、舞劇《花木蘭》、舞劇《朱自清》的導演、作曲家和演員將在講座上與現場觀眾分享節目創作和表演背後的「精神密碼」。相信觀眾帶着創作者的解讀去觀賞演出,會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票價方面,本屆文博會藝術節對大部分演出項目均有補貼,這些演出項目不僅票價比市場價格降低10%,更有100元以下的低票價,讓更多市民觀眾能夠走進劇院觀演。(記者 姚志東 易小婧

[责任编辑: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