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集】港深同建全新「新界」-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學研集】港深同建全新「新界」

2021-05-14
来源:香港商报网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吳桐山

 較早前,政府向立法會申請10億元,對新界北發展開展勘查研究和全盤的設計。新界北與深圳只是一河之隔,是港深兩地以至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主要人流、物流匯聚樞紐。香港與深圳邊境設有7個陸路出入境管制站,大部分位於新界北。然而,目前新界北這些管制站只作為跨境交通基建供兩地居民往返通勤,周邊地帶仍是一片荒蕪,欠缺發展。相反,深圳那邊臨近香港邊境的羅湖、福田、南山、鹽田等區,卻都是經濟繁榮、人口稠密的地區。新界北面大量土地可成為香港未來主要的土地供應來源,長遠而言可解決香港土地匱乏,以至住屋、經濟及社區用地供求嚴重失衡的問題。也可以與深圳好好融合,利用內地人才,推動深圳創新科技產業的轉型發展。香港如不好好利用深圳優勢發展新界北,除錯過解決房屋難題契機及重振經濟良機外,亦有負港人所期、國家所盼。

 對於港深融合,深圳早前也拿出了具體的規劃,包括打造兩軸三帶的港深口岸經濟帶,把鹽田打造為旅遊休閒度假區等等,規劃出與香港融合發展的宏偉藍圖。相比較而言,特區政府卻只是提出一個香港本地的土地發展規劃,缺乏宏觀的整體格局。特區政府需要好好思考香港在大灣區中的角色定位,從產業政策(industrial policy)的角度出發,作一個深圳、香港雙城發展的全新規劃,才能滿足大灣區時代的要求。

 國家「十四五」規劃確立了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並規劃香港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一部分,位於落馬洲河套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預料2024年建成第一批建築。

 解決基建發展瓶頸

 港深融合發展,關鍵在於要改變舊有思維,打破兩地在制度上、文化上的隔閡,將新界北和深圳口岸經濟帶的發展,視之為兩個城市合作的戰略性土地。香港的優勢在於制度便利、國際化、高端服務業和司法認受性,而深圳的優勢在於完整的產業鏈、充沛的技術人才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只有充分重視深圳對新界北發展的相互影響,善用兩地資源,做到優勢互補,才是發揮新界北土地最大價值的正確方式。

 新界北過往是香港的邊陲,工作崗位少、經濟發展慢,天水圍還一度被稱為「悲情城市」。這是特區政府守舊的思維所致,一直關起門來發展,沒有充分利用與深圳融合的良機。今次新界北新市鎮規劃,就必須抓住皇崗口岸重建和實施一地兩檢的機會,抓緊做好基建配套,發展口岸經濟。這就需要特區政府必須大刀闊斧地精簡繁瑣的行政程序,提高規劃發展的進度。但觀乎港鐵北環線發展拖拖拉拉超過20年,現在預料首期古洞站要到2027年才竣工,基建配套的進度顯得不足。目前東鐵線的容量已接近飽和,特區政府應該從速循港深融合的大視野出發,規劃一條東西貫通整個新界北、南北連接新界和市區的快速鐵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基建瓶頸,助力港深融合。

 在中央出手完善特區選舉制度後,本港恢復行政主導,施政阻力大為減少,正是解決長時間積累的土地房屋問題、推動港深融合發展上一個新台階的大好時機。特區政府應該主動與深圳市政府溝通,成立一個跨地的協調小組,一同規劃兩地邊境地區的發展,讓港深邊境和港島北、深圳中心區一樣,成為引領大灣區發展的中心。

[责任编辑: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