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深圳河 天地更廣闊——香港青年北上創業記-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跨過深圳河 天地更廣闊——香港青年北上創業記

2021-05-19
来源:深圳特區報

 在疫情之前,跨過深圳河,對於李子樹來說,是幾乎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早上8點他從香港西貢的家出發,乘車跨過深圳灣,大約1個小時就抵達騰訊濱海大廈,他的團隊小夥伴們在這裏等著他,和他一起開始一天的工作,如果順利,李子樹會在晚上9點多從深圳出發返回香港,但他經常直接就在公司附近找酒店住下了。

 在內地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的「鵝廠」,李子樹是港澳及跨境金融事務高級總監。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進入深度融合快車道,這座大樓裏,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像李子樹一樣,頻繁在大灣區的各城市之間穿梭,而在這座大樓所在的城市裏,這樣的年輕人就更多了。

 李子樹:

 「走出來,闖出去,下一個實現夢想的可能就是你」

 香港大學學生會主席、北京大學年度人物、第一位香港同學榮獲百人會英才獎,以及作為北京大學首位港澳台學生被推薦赴天津市政府單位掛職……翻開李子樹的履歷,看到的是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北京、天津、東北、四川……聊起內地城市,李子樹難掩「小興奮」,立刻變得滔滔不絕起來,不難看出他對內地城市的喜愛和熟悉程度。

 「以前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參加學校組織的內地遊學團。內地的變化很快,好幾年前去四川甘孜地區,我們上的是旱廁;兩年前再去的時候,我們對着一個精美的建築物拍照,才發現那是廁所!在旁邊的商店買東西,也可以直接微信掃碼支付,很方便!」他認為,到內地交流既能了解祖國發展,又能拓寬視野,增廣見聞,一舉兩得。

 目前,李子樹致力於和社會各界攜手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中心。短短幾年,李子樹穿梭粵港澳,結合三地發展優勢,參與了不少重要項目,其中包括推動微信支付香港錢包跨境到大灣區也可以使用,大大便利了香港同胞回內地的生活起居等。

 在疫情期間,很多企業需要停工停業,香港也不例外,李子樹快速響應了政府和公司的號召,加入到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用騰訊人的方式,促進遠程辦公產品快速上線免費供市民使用,為戰疫出力,最後還獲得了騰訊頒發了「同心戰疫」獎章。

 工作期間,李子樹也不忘響應騰訊公司對培養青年人才的重視,通過打造開放式的合作平台——騰訊金融學院(香港)整合多方資源,全方位助力青年人培養「互聯網+金融」跨界領域的知識和實踐技能。

 「現在學院成立三年了,我們每年都會收到超過1400份來自港澳學生的申請表。我們希望攜手更多業界朋友一起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科技發展及人才培養出力,推動整個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在大灣區內的長遠發展。」李子樹說。

 對於想來大灣區創業的香港年輕人,李子樹建議他們先到內地工作鍛煉一段時間,了解文化和工作方式:「走出來,闖出去,下一個實現夢想的可能就是你。」

 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他頗為感慨,如果不是在北京、天津學習工作了幾年,怎麼可以深入了解到內地市場和文化。「成長的挑戰很多,但只要肯努力,成功的機會也很多,這就是內地吸引人的地方。」李子樹總結說。

 陳昇:

 「跨過深圳河才更有發展空間」

 港灣創新技術(深圳)有限公司CEO陳昇的新辦公室位於深港交匯處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今年3月才剛剛完成裝修。

 登上這幢大廈的頂層眺望,可以看到緩緩流淌的深圳河,以及河兩岸深圳的高樓和香港的青山。陳昇很慶幸自己當年選擇到深圳來創新,他說,跨過深圳河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陳昇是一名80後,大學畢業後在香港一家世界500強的保險公司工作,業務關係常常一周有四五天都在深圳。很快,他在這裏迅猛發展的互聯網產業和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中嗅到了商機,2014年正式來深創業。

 一開始,因為資金不足,陳昇在新洲的城中村租了個房間當辦公室,自己就睡在閣樓上。2015年,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啟用,剛滿30歲的陳昇和20多家香港初創企業負責人拿到了免費辦公室的鑰匙。這是一片可以「做夢」的創業沃土,有令他感到親切的「港人、港味、港服務」的獨特環境,也有各種創業講堂、座談會,為初創企業提供投融資、法律、會計、人力資源等方面諮詢。

 陳昇記得,他剛到前海的時候,這裏只有兩條路,周邊是一片大工地,交通也十分不便。幸運的是,當時網約車剛剛興起,並打起了價格戰,通過拼車他常常不到10塊錢就能從福田的家便捷地來到前海,「深圳就是這麼個神奇的地方,每天都在變化當中,不斷滋生出新的經濟風口,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關上一道門,總會再開一扇窗。」

 乘着剛剛掛牌成立的自貿片區的東風,陳昇和團隊瞄準跨境電商「最後一公里」的進口零食電商平台,很快取得成功,創業不到一年,即獲首輪融資5000萬元人民幣。

 陳昇坦言,創業之初也走過不少彎路,幾個創業團隊就經常聚在一起交流,分享碰到的困難和問題,一起想辦法解決。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當(香港)青年專業聯盟前海眾創空間組建時,他主動請纓任眾創空間總監,以「過來人」幫助剛來創業的香港青年克服「水土不服」。

 陳昇還擔任香港青年專業聯盟秘書長、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導師,活躍在香港的各類青年社團裏,將自己在深圳的生活、創業經驗分享給香港青年,鼓勵他們到深圳來「看看」「創創」。

 從先行者到領路人,助人也是助已。創業引導慢慢發展成了陳昇的「主業」。他已幫助引進超過300個香港團隊到深圳創業,服務的模式也從團隊的引進拓展到企業的孵化和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服務。

 丁政凱:

 「祖國的發展給香港青年帶來新機遇,因為我們的根就在這裏」

 「風起雲湧浩浩蕩蕩歷盡百年滄桑,奮進於這復興路途從未遺忘初衷,春秋有義日月同光四海一統,華夏銘記着這盛世崛起的夢……」

 約訪在深圳創業的香港青年丁政凱,這位流行音樂唱作人用微信給記者發來好幾首自己近期的作品,其中就包括這首剛剛發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歌曲《百年之路》。他希望,用音樂傳遞愛國愛港正能量。

 剛滿27歲的香港青年丁政凱長着一張娃娃臉,像個鄰家大男孩。時常背着一把大結他,劉海幾乎遮住半張臉。

 丁政凱說,多年來,深港融合發展在自己身上就能體現出來——因為父母到深圳工作,他的小學和初中階段都在深圳度過。返港完成學業並在當地唱片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後,他再到深圳來尋找更大發展。

 2019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丁政凱和他的兩個夥伴創作了搖滾歌典《共和之地》,這首歌使用了黃河、長江、絲綢之路等意象,還化用了「長城內外,惟余莽莽」等古代詩詞,飽含愛國熱情。他將歌曲上傳到YouTube,介紹說這是三個香港青年對祖國生日的獻禮,引起強烈反映。不久,這首歌曲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青年樂隊音樂節的優秀樂隊大獎。

 也正是這首歌,為丁政凱到深圳發展搭起橋樑。國慶前夕,他受邀請參加深港青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活動。活動中,他感受到深圳發展的巨大變化和創業活力,了解到香港青年來深創業創新的支持政策,決定到深圳發展。

 如今,丁政凱在龍崗區園山街道的一個文創園區內的音樂工作室Livehouse正在緊鑼密鼓施工當中,這是一個集錄影、攝影、表演、操練於一體的流行音樂空間。「在香港,你幾乎不可能找到這麼大的場地,深圳讓我的事業得到拓展。」在丁政凱的計劃中,這個音樂空間還要承擔起公益的功能,為周邊農民工的孩子提供「音樂義教」。

 在深圳創業的一年多時間裏,丁政凱陸續創作了《基本法》《國安家和》《疫行者》等作品,並將其上傳到網絡平台。

 「我希望通過這些作品讓內地朋友知道,香港有很多愛國愛港、文明理性的年輕人,也希望通過音樂傳遞出正能量,促使更多朋友認識祖國、熱愛祖國。不僅僅因為祖國的發展給香港青年帶來新的機遇,更因為我們的根就在這裏。」他說。

 張心怡:

 「跳出舒適圈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2019年底,張心怡通過廣東省2020年度選調生和急需緊缺專業公務員招錄,成為了第一批港籍公務員,目前就職於大鵬新區科技創新和經濟服務局,負責對接企業科技項目的落地工作。

 她坦言,成為公務員純屬計劃外,「當時看到深圳第一次定向招港澳公務員,覺得機會不錯,就想挑戰一下自己。」張心怡說,首次收錄港籍公務員,其中的就業示範作用尤為重要,「香港學生會覺得,如今可以考到內地當公務員,那麼內地其他的科研院所、企業對他們的態度也是開放和包容的,這樣就能大大減少他們的顧慮。」

 從了解到喜愛,再到他鄉如故鄉。儘管來到大鵬只有3個月,但她已經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大鵬的慢生活讓我着迷,下了班後可以去海邊走走,周末可以去古城覓食,感覺整個人被迅速充電,所有的疲憊都消失了,這是在香港沒有的感覺。」

 在武漢上大學的張心怡很早就開始關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從國家級規劃中的飽含著宏大願景的名詞,對於張心怡來說也是實打實的生活布局。她說,即便是考試失利,她依然會將目光鎖定大灣區,「如果這一次考試沒有考上的話,我會選擇在深圳找一家遊戲公司,我本來的專業也是計算機,恰好這塊的發展前景也很不錯。」

 「相較於香港,內地有着更廣闊的市場,但是很多香港青年對內地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的青年就業計劃還並不了解,所以我建議有關部門還應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張心怡談到。

 她認為,來到內地工作的香港青年可能會在這裏闖出自己的一番事業,也可能會選擇一個心儀的城市定居,又或者來內地闖蕩一番之後覺得還是香港更適合自己,總之,只有跳出舒適圈,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對於個人而言是一種嘗試,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來說也是兩地交融的重要過程。

 岑明峰:

 「大灣區這趟車已經啟動了,快點上車吧!」

 隨手翻閱岑明峰的朋友圈,大部分都是與妻子的甜蜜日常,著實被猝不及防的餵了一口「狗糧」,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這是一個愛家庭、愛生活的陽光大男孩。

 5年時間,他在深圳安家立業,把「挺哥餐飲」經營得有聲有色,也有了自己溫暖的小家。令人稱羨的生活背後,卻是一部拼盡全力的創業奮鬥史。

 從香港到深圳、從財務管理到公司運營,從金融行業到餐飲行業,岑明峰穩扎穩打,在工作中不斷汲取經驗。

 「2008年大學畢業後我回到香港,在一家金融公司上班,趕上了香港金融海嘯,於是就打算來內地尋找工作機會。」機緣巧合下,岑明峰獲得了一個在海口做酒店管理的工作機會。

 「我那時連海口在哪裏都不知道,但我就是覺得,內地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2012年,他被公司調回深圳做地產招商,在地產行業待得時間長了,岑明峰逐漸發現餐飲行業有巨大的市場空間。2016年,岑明峰開始他的餐飲創業之路。

 「挺哥餐飲」販賣的都是「地道港味食品」,在沃爾瑪、騰訊、順豐、華為等大型企業內均有檔口。

 岑明峰告訴記者,這些「大廠」的人做事都很嚴謹,哪怕對待食堂的經營管理都一絲不苟。「經常會派人巡查,還會有第三方機構參與。以前都說香港對食品檢驗嚴格,以我在這的工作經驗,這些『大廠』對食品品質的要求比香港那邊的企業都要嚴格。」

 靠著誠信和品質,「挺哥餐飲」已經開出了3家分店,他的收入這兩年增長迅速。反觀香港,疫情期間,很多茶餐廳受到衝擊,生意不如往年。而內地則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疫情暴發後兩個月之內就隨即復工,對生意基本沒有太大影響。如今,香港失業率逐漸升高。他的很多同學也坦言,「香港發展機會稀少,空間不夠大。」

 近兩年,岑明峰已經很少回香港。越來越多的香港朋友向他打聽內地市場的情況,在他看來,道聽途說只會變成「盲人摸象」,香港青年都應當到內地親身經歷、感受一下,然後做出自己的判斷,「大灣區這趟車已經啟動了,快點上車吧,不然就錯過了!」

[责任编辑: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