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過程一板一眼助管束自身 梁德華:道教科儀富含哲理-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今日商報 > 香港新聞

學習過程一板一眼助管束自身 梁德華:道教科儀富含哲理

2021-05-24
来源:香港商报

  學習過程一板一眼助管束自身(副)

 梁德華:道教科儀富含哲理(主)

 【香港商報訊】記者李銘欣報道:「全真道堂科儀音樂」是2017年政府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個項目其中之一,本報今期邀請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口傳心授,講解道教科儀中的一板一眼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除了學科儀,也能學做人,從教人奉公守法、愛國愛港,乃至勇敢接種新冠疫苗,通通皆是道教哲理。

 ●受粵曲及宗教音樂影響

 道教儀式採用的音樂分「正一」與「全真」兩派。50年代廣東全真道侶從廣州一帶南下,將原有法脈、組織、經典、儀式帶來港,經過約70年的傳承,受到本地粵劇、粵曲、廣東小曲、儒釋等其他宗教音樂的影響,漸發展出具香港色彩的道教音樂。相較其發源地廣州三元宮音調的高曠,香港全真道堂科儀音樂整體風格比較柔和、沉實。「全真道堂科儀音樂」早於2014年已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梁德華當年代表香港道教界從國家文化部副部長王鐵手中接過牌匾。

 梁德華表示,道教儀式分靜態和動態,前者包括壇場布置、法冠服飾、科書文檢等;後者則指法事中道士的「唱」、「念」、「做」。在「唱」、「念」的部分,道士會以特定的節奏和腔調朗讀或吟唱經文,有時更伴以樂器演奏,這些道教儀式中使用的「聲樂」和「器樂」形成「道教音樂」。

 參與儀式的人員稱為「經生」,按照壇場內的分工可分為高功法師(主科)、都講法師(二手)、監齋法師(三手)、侍壇經生及散眾經生。經生會在音樂下朗讀和吟唱,方法分「朗誦式」、「吟誦式」、「吟唱式」、「詠唱式」四種。主要由主科與二手起腔,決定腔調和速度;而二手和三手則分別敲擊木魚和磬,以控制音樂節奏。

 ●「慈儉讓」教化助人心歸一

 道聯會與各大道教團體經常舉辦科儀音樂課程,不收費之餘,還會送道袍,吸引不少信徒前來學習。當中更有人在學成後薪火相傳,開設道壇做功德法事。梁德華說:「道教科儀音樂須要學習各種步法、手法、經文、唱法、樂器,一板一眼都需要背誦,但同時也是學做人,無規矩不成方圓,等如社會上永遠都會有不同聲音,但每個地方都必須有法律,法律是用來保障國家安全、人民的生命及財產等,法律必須人人遵守,否則就社會大亂,永無寧日。」

 香港國安法訂立和實施後,香港「黑暴」問題得到大大改善,表面上雖然和平了很多,但內裏仍存暗湧,因為仍有很多心智未成熟的年輕人被反對派長期荼毒思想,導致「人心未歸」。梁德華稱,行為要規管,但思想可以自由。「人心未歸」的問題需要教化,中華道德的「慈、儉、讓」,正是很好的工具,希望透過中華道德的推廣令更多年輕人頓悟。

 ●倡早接種疫苗保護社會

 道教哲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老子傳下的三寶「慈、儉、讓」,慈即要有慈悲心;儉即要珍惜宇宙萬物的資源,包括我們自己的精神、健康及生命。讓即要有胸襟去包容、兼容,不會非你則我,對事物不偏激。梁德華稱,道教是本土宗教,其教義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通通都是道教宗旨,也是道教徒的戒律。

 面對香港市民的「疫苗猶疑」,梁德華呼籲:「『貪生怕死』是道教徒的信條,即要珍惜生命,害怕死亡。科學已證實接種新冠疫苗可保護我們生命,又可保護整個社會,自己不應成為危害公眾健康的某人,奉勸全港所有道教徒乃至香港市民盡早接種疫苗,保護自己、保護社會。」

 【圖說】

 道教儀式參與儀式的人員稱為「經生」,按照壇場內的分工可分為高功法師(主科)、都講法師(二手)、監齋法師(三手)、侍壇經生及散眾經生。 記者 馮俊文攝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