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聯行:產業互動持續賦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仲量聯行:產業互動持續賦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2021-06-22
来源:香港商报网
    繼去年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前行之路》之後,仲量聯行最新發布《重構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圈層與空間布局》白皮書。該報告研究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協同互補的空間巨大,創新要素加速流動,有賴於大灣區將科技與產業有機結合的優勢,大灣區在產業互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白皮書以產業為切入點,採用圈層及軸帶發展等規劃理論,從城市空間形態入手,通過產業組團、產業帶及產業節點等維度對大灣區未來產業布局進行全面剖析。仲量聯行華南區董事總經理吳仲豪則希望通過對粵港澳大灣區進行持續、深入、多維度的分析,深度挖掘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行業變化、城市發展等領域並提出仲量聯行的獨特見解,為政府、機構提供研究基礎,對企業及投資者進入或深度布局大灣區提供有益參考。
 
    構建以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的空間形態布局
 
    報告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正構建以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的空間形態布局。其中,極點帶動即香港、廣州、深圳強強聯合,發揮推動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作用;軸帶支撐則是依託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等為主體的快速交通網絡,增強區域經濟發展軸帶上各城市間的聯動性,形成主要城市間高效連接的網絡化空間格局。
 
 
    仲量聯行認為,當前,大灣區內外環協同發展,正重構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圈層與空間布局。具體而言,上述軸帶式發展有效串連極點間的重要節點城市,並促成「外環」的形成,即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環」)和珠西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西環」);以及圍繞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東莞濱海灣新區和中山翠亨新區這五個關鍵的現代製造業節點,沿地理走向連接成一條半環形的「內環」發展軸帶。
 
    其中,「外環」中的東環將廣州和深圳兩大創新中心,以及「世界工廠」東莞連接了起來,將促進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的形成。而位於珠江西岸的西環加速崛起,特色產業集群特徵愈發明顯。依託佛山的製造能力,大灣區將進一步落實「東西環」要素對接,推動創新成果在西環轉化生產。
 
    而「內環「這條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的產業發展軸帶,將成為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灣區經濟增長新引擎。當前,以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為代表的,不同等級的「增長極」正在加速建設。作為各地未來區域發展的核心,它們肩負著形成中心-外圍的網絡化結構的任務,同時也為金融、物流、先進製造等領域提供新的合作關係及有機優化的空間。
 
    產業互動強化灣區科技與產業共振
 
    仲量聯行研究報告顯示,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呈現「多中心」式的發展格局,並承接優勢產業擴張。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享有不同的資源優勢及功能地位,協同互補的空間巨大。根據仲量聯行研究,未來大灣區的產業互動將呈現六大模式:產業鏈協作驅動、產業升級驅動、市場導向驅動、技術革新驅動、產業融合驅動、產業支撐驅動。
 
    「未來大灣區不應局限在城市間簡單的技術溢出,而應着眼於更高層次的產業互動,打造有效銜接、有序協調的產業網絡組織架構,以支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增長模式」。仲量聯行華南區研究部總監曾麗強調。
 
    有賴於大灣區將科技與產業有機結合的優勢,大灣區在產業互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仲量聯行通過對大灣區產業互動的研究,發現大灣區產業互動將形成一條由核心城市牽引、重點基礎設施項目串聯的產業互動「彩虹帶」。在大灣區雙環式發展的背景下,生產要素流動與匹配效率的大幅提高,也將賦予非核心城市的多個節點以新的發展動能,並更好融入大灣區產業互動「彩虹帶」當中。
 
    隨着大灣區產業互動的不斷深入與互動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無論是核心城市還是非核心城市的產業互動節點都將迎來能級提升。這將大大強化大灣區在結合科技與產業方面的既有優勢,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等高端產業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記者 黃裕勇)

[责任编辑:赵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