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防癌攻略】直腸癌肝轉移病案-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中醫防癌攻略】直腸癌肝轉移病案

2021-08-04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中醫學癌症的分期方法,與現代醫學對癌症的臨床分期不同。中醫對癌症的分期,與癌症體積大小、生長部位以及轉移部位的多少、有無,沒有直接關係。中醫主要根據癌症患者自身正氣的強弱盛衰來劃分癌症的期別。通常分為:初期、中期和晚期。癌症初期,人體正氣還沒有受到過分傷害,正氣雖然不能有效的祛除癌症病邪,但是還可以與之交爭,抑制癌症病邪的生長。中醫癌症的臨床分期,對於指導中醫藥臨床辨病辨證治療癌症有指導意義。

 中醫治療癌症的基本原則是:「扶正祛邪」。臨床具體實施時,還要根據癌症的不同期別,即根據正氣的盛衰和邪氣的強弱,或單以扶正治療為主,或單以祛邪治療為主,或祛邪治療為主扶正治療為輔,或扶正治療為主祛邪治療為輔。生長在人體內的癌症,不論其生長部位和瘤體大小,其總的發病機理基本相同。因此,癌症總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基本是相同的。中醫會根據癌症生長部位、病理演變機制以及臨床分期,辨病辨證,施以不同的治療方法和治療措施。

 癌症初期,人體正氣還沒有受到過分傷害,尚能與癌症病邪抗爭,並維護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動。此時,可用攻邪的方法治療癌症,祛除或抑制癌症病邪。癌症中期,癌症病邪逐漸強盛,人體正氣抗癌無力,並受到癌症病邪持續傷害,此時治療癌症,既要抗癌,又要扶助正氣,攻補兼施。癌症晚期,癌症病邪仍然強盛,而人體正氣大傷,甚至虧虛並逐漸衰竭。中醫治療,要單以扶正治療為主,補益和調動自身正氣與癌症病邪抗爭。

 曾有一病案,直腸癌,已經手術切除治療,術後病理為直腸黏液腺癌,臨床分期為III期。術後基因檢測不適合靶向藥物治療,給予化療。化療6次後檢查,發現肝轉移2粒,大者約2.5cm,換藥化療3次,再次檢查肝轉移病灶增大至3.9cm,並增多2粒。因病人體質狀態較前下降,停止化療,轉介中醫治療。

 中醫辨病診斷:直腸癌術後、化療後肝轉移。中醫四診辨證分型診斷:直腸癌肝轉移,證屬濕熱內蘊,痰熱瘀毒結聚。主要病變機理概要為:癌症病邪結聚肝臟,導致肝失疏洩,肝脾不和,精氣血化生和代謝障礙,痰濕、濕熱和瘀毒等病邪內生,蘊結於中焦脾胃、下焦肝腎,與癌症病邪結聚在肝,促進肝內癌症生長,破壞肝臟生理功能,傷害人體正氣,耗傷氣血,損傷臟腑經絡功能。中醫辨證分期:癌症中期,證屬本虛標實,標實為主。標實是指:濕熱內蘊,痰熱瘀毒與癌症病邪結聚。本虛是指:氣血不足,臟腑功能低下。

 初始中醫治療,首先以「扶正祛邪」為治療原則,以「消」法為治療大法,攻伐內生病邪,抑制癌症病邪,使「邪去正安」。針對濕熱、熱毒病邪,治以清熱祛濕解毒法,給以大隊苦寒、清熱解毒和祛濕藥,祛除內生病邪,阻斷內生病邪對癌症生長的刺激,祛除內生病邪對正氣的傷害和對氣機的阻滯,使抗癌藥可以直達病所,抑制或殺滅癌症。針對痰瘀病邪,治以化痰軟堅、活血散結治法,給以具有行氣化痰軟堅和理氣活血散結功效的中藥,清除痰濁和瘀血,舒暢氣機,通暢血脈,促使正氣恢復,有利於抗癌藥物直達病所,發揮治療作用。適當加入益氣、補中及和血藥,調和諸藥,顧護正氣。

 中醫藥治療後,患者濕熱、痰瘀等病邪祛除大半,症狀緩解,病勢趨緩。隨即以「攻補兼施」為治則。施以「消」法為主,繼續攻邪;兼以「補」法,調補氣血和臟腑功能。攻邪,仍施以清熱祛濕解毒、化痰軟堅、活血散結之法;補法,施以健脾益氣之法。中醫補法,除施以中藥湯劑以外,平素還應調整飲食、起居和情志等。

 之後,隨濕熱諸症緩解,漸減少清熱祛濕藥物,增強健脾理氣疏肝,化痰活血散結之藥,持續治療約一年餘。一年後檢查,肝內腫瘤未見增多,原較大病灶較前略增大(最大直徑4.5cm)。隨後再診,則以健脾益氣,疏肝解鬱,化痰軟堅散結為主,祛濕清熱為輔,避免大苦大寒。後病人存活近5年。(文:徐凱)

徐凱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臨床教授、世中聯腫瘤經方治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香港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中聯醫案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中醫預防和治療各類惡性腫瘤、腫瘤併發病、癌前病變。

[责任编辑: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