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合作區」漁港驚現189斤龍躉石斑-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深汕合作區」漁港驚現189斤龍躉石斑

2021-08-25
来源:香港商報網

 「鮜門漁港驚現超大『魚王』,好多年沒見過了。」近日,一則捕到罕見大魚的消息在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合作區」)鮜門漁港漁民中流傳。

 據深圳晚報悉,捕撈到這條大魚的漁民李義今年37歲,他的祖、父輩均以捕魚為生,他早些年曾到深圳創業。2016年,由於父親出海捕魚人手不夠,他便帶着創業所得回到民安村,陪父親一起出海捕魚。

1.jpg

幾個成年人才抬得起來的大石斑魚。受訪者視頻截圖

 李義回憶,8月16日12時,歷時三個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漁結束。隨着開漁節的到來,他與鮜門漁港其他幾百條漁船上的漁民一樣,駕駛漁船鉚足幹勁,來到了距離漁港一個多小時船程的東碇漁場,開啟新一輪牧漁勞作。

 工作至次日零時許,船尾正緩慢收起的拖網忽然變得很沉。「難道有大傢伙?」李義和船上其他的工人立即加快收網。待漁網完全收上來後,李義發現拖網裏面有一個很大的傢伙,「黑黑的,也看不清,但從稜角上可以判斷是魚。」全船人都變得激動起來,早前的困意立刻消散了。當把這個大傢伙完全從漁網裏清出來後,李義才確認是捕到了一條大魚,但連船上的老漁民都叫不出名字,只能模糊地判斷是石斑魚。

 「像這麼大的魚,我從來沒有捕到過,一個人根本提不起來,兩個人抱起來也有困難,最後幾個人抬著才把它放到冰倉里冷凍。」李義邊比劃邊向記者介紹。8月17日清晨5時許,李義帶着大魚回到了碼頭,早就在此等候的買家迫不及待地和他談起了價格。「189斤呢,最後賣了上萬塊。第一天出海就有好收獲。」李義笑著說。

 陳建鑫表示,民安村3000多位漁民中近幾年來都沒人捕到過這麼大的魚,「二三十斤的魚常見,個頭這麼大的少見。」他說。

 合作區海洋生態越來越好

 中科院南海所研究員、漁業環境研究室主任、農業部南海區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黃洪輝教授表示,這是一條鞍帶石斑魚,俗名龍膽石斑、龍躉,魚齡超過二十年。這種石斑魚是石斑魚類中體型最大、生長最快的一種,多半生活在深海礁盤裏捕食,能捕撈到這種魚,證明深汕海域有大型珊瑚礁盤存在、保存較好。

 近年來,深汕合作區海洋生態越來越好,漁民的生活也越來越有保障。陳建鑫說,這與全區高度重視漁民生活、提升漁民遵規守紀意識、保障漁民人身安全、嚴格落實伏季休漁制度等相關政策分不開。

 據悉,深汕合作區現有海域面積約115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0.9公里,內設小漠漁港和鮜門漁港兩個「省二類」漁港,國庫漁船515艘,鄉鎮船舶(生計船)約418艘,漁業從業人員約7600人。

 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全區的漁民民生和漁業發展,在2021年「三大攻堅行動」中,將鮜門、小漠漁港的升級改造列入鄉村振興攻堅項目,投入約1600萬元用於提升漁村人居環境,改善漁民生活條件,並加大對漁民的職業技能培訓,舉辦了粵菜師傅、鄉村電商等培訓。

 在漁業管理方面,合作區農業農村海洋漁業局印發了《深汕特別合作區漁船「不安全,不出海」專項行動方案》,實行了小漠、鮜門漁港港長制度,探索構建漁船安全生產長效監管機制。當前,深汕合作區正積極推進落實海洋漁業的執法工作,為漁業振興、漁民富裕保駕護航。

    頂圖:資料圖。

[责任编辑:罗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