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長訪談】高曉榮:職場配對助港青灣區發展-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招商 > 社团商情

【會長訪談】高曉榮:職場配對助港青灣區發展

2021-09-01
来源:香港商報

  隨着香港與內地的進一步融合發展,港青北上到大灣區就業也成為社會上備受探討的熱門話題。「大灣區青年職場攻略工作坊」日前舉行,有份主辦活動的大灣區人力資源及管理人員協會執行會長高曉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港青北上的現象上目前只能算是「起步」階段,未來人數增多將愈發明顯,甚至成為常態。針對港澳青年這股新興的人才力量,如何優化分配及善用他們是人力資源行業面臨的新挑戰。眼下,幫助港青找到心儀工作並快速融入當地環境,則成為該會的主要會務工作。

高曉榮認為,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在人才供需上可以形成互補。

  

  香港商報記者 傅之忺

  

  大灣區人力資源及管理人員協會成立於2020年,由一群人力資源行業的專業及高級管理人員組成。該會宗旨是推動大灣區內各城市的人力資源專業資格互相承認,把世界一流人力資源人才匯聚大灣區,加強港澳和內地業界互相了解人力資源科技(HR Technology)應用。高曉榮並非人力資源行業出身,不過身為藍海支付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的他深知,人力資源是一個機構乃至國家賴以成功的基石,由人才組成的團隊更是企業靈魂。十幾年在內地與香港之間往返的工作經驗,讓他對灣區有很深刻的認識。他希望通過該會的努力,能深度促進就業、創業、國際高端人才引入、高端科研項目引入和人力資源科技發展;也期望解決大灣區年輕人缺乏上升機會、各市人才分配不均、部分勞動力過剩等社會問題。

該會榮譽顧問吳克儉(前排左四)與高曉榮(前排右三)及其他主要會員合照。

  

  內地並非與香港「搶人才」

  

  社會上有一些聲音認為,近兩年香港經濟受挫,轉型遇到阻礙,本身就對人才求賢若渴,擔心港青赴灣區可能造成人才流失。對此,高曉榮指出,香港本身就是大灣區的一部分,港青到灣區發展,實際上是促進香港與內地其他城市的融合,打開內需市場帶動彼此。「由於兩地法律和金融體系的不同,內地一些政府部門及企業需要香港人才來更好地了解香港,與國際接軌。例如從事知識產權方向的法律崗位,香港趨於飽和而內地則需要大量從業者。香港對內地在電商方面亦然,彼此可以互補。」他還引申說,香港本身工種選擇面較窄,無非金融、房地產、醫療和法律幾個。如今年輕人興趣愛好廣泛,大專院校開設的專業多種多樣,譬如設計、應用科技、工商管理、體育運動、工業及旅遊文創等等,就業不應局限本土。

  

  合適的人才是好人才

  

  儘管該會成立不久,但對求職的同學來說,該會的出現可謂順應時勢。工作坊活動上,有應屆同學表示迷茫,她自認並非優等生,有意到大灣區卻不知從何入手。高曉榮表示,大灣區的「9+2」城市定位不同且各有所長,不同類型的人才,都有適合自己的不同階段城市。「香港年輕人專業基礎較好,又具有國際視野,所以這些城市對於我們大多的香港應屆生都有很強需求,並非通常概念所認為成績前1%的學生。」他續說:「港澳九成以上生產總值是第三產業(服務業),廣州與深圳仍存較大的第二產業佔比,佛山、惠州和肇慶工業則仍佔據主導,所以找到自己合適的崗位最重要。」當日,一些本港企業提供實習工作,雙方可以現場達成就業意向。「這些工作能幫助同學們熱身,熟悉職場,以便將來有更好的發展。」高曉榮說。

該會日前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了首場「大灣區青年職場攻略工作坊」。

  

  穩步推進配合政策落地

  

  「找到工作往往只是第一步,我們的期望是港青能穩定、長期的形成灣區力量,為社會作出貢獻。」高曉榮強調,該會的會務將是長期、務實的:「今年政府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引起社會的興趣,那麼明年呢?我認為該計劃很好,但缺乏持續性。大灣區人力資源及管理人員協會的工作是長期的,我們將不遺餘力地推動政策落地,形成標準化、流程化的機制。現階段,協會的目標是先積累到300至500份工作崗位,將學生配對成功率提升至10%至20%。」目前,該會已經舉辦了交流論壇、職場配對等類型的活動,配合中移動、華潤等知名機構推進就業落地工作。另一方面,該會已經與灣區各地人力資源局建立合作關係,還參與全國人力資源的評選,爭取在灣區樹立人力及管理等行業的資質認證標準。他希望盡快通關,以舉辦更多交流團和實地考察,助力港青開拓視野,找到更多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

 

[责任编辑:社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