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國家太空成就激勵港青逐夢-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國家太空成就激勵港青逐夢

2021-09-04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香港青年昨日有機會與正在太空站的國家航天員「天地對話」。這個名為「時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話天宮活動,在北京和香港兩地聯動,實時接連了正在中國太空站執行任務的神舟十二號乘組三位航天員。潮興「做live」,而能夠與太空人「直播」交談,無疑最前衛、最尖端,有幸對話的港青均踴躍對航天員發問,大家難掩內心興奮激動。國家在航天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不單每一位港人與有榮焉,也大大激勵了青年放寬視界,勇於逐夢。

 香港作為一個彈丸城市,太空既是遙不可及,當上太空人亦幾無可能;然而,國家卻為港人提供台階,除了帶來與航天員對話的難能機會,更可承載港人一起攀得更高、飛得更遠,就連太空也可觸及。

 「天地對話」首先可以提高港青對航天的認知和興趣。昨日不少學生皆表現雀躍,詢問航天員如何在太空喝水、吃飯等等,又懂得問太空中的水從何來;而航天員亦好好擔任太空導遊,介紹太空站內的設備、餐廳、睡房,及怎樣在太空站內做運動以減低失重狀態對身體影響。類似的直接互動,肯定比單靠書本更能增進學生對航天的了解,且亦更富趣味。除「天地對話」外,國家過去亦多次來港介紹航天發展,如安排航天員訪港、展出返回艙及在月球帶回的土壤等,現時香港太空館亦有關於國家航天發展的常設展覽,凡此種種都深受市民歡迎,對培養港人家國情懷亦起到莫大作用。

 國家航天事業大步向前,港人飛上天空也不再是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相關人員日前透露,已做好在香港選拔航天員的技術準備,歡迎港人參與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有香港人能夠成為航天員。其實,即使未能親身上太空,香港人亦已為國家的航天事業出一分力。譬如去年國家首個着陸火星的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探測系統上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正由香港的理大團隊牽頭研發,此前「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亦有用上相關精密航天儀器,「嫦娥五號」從月球採取土壤的執行裝置亦是出於理大團隊。近日,理大成立了「深空探測研究中心」,既為香港及國家培養更多科研人才,把香港所長與國家所需更好結合,亦將港青的發展天地拓得更寬、推得更遠。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表示,國家航空事業今年取得歷史性進展,令人振奮,港府有責任積極培養創科人才,通過資助計劃鼓勵學校推行科普教育;她與港生進行施政報告座談時,亦指「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眾多優勢,加上國家大力支持,鼓勵同學好好裝備自己,勇於追尋理想。由「一帶一路」到「大灣區」的建設,以至支持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國家一直為香港發展搭高台階,好讓港人得享更大發展機遇;由「十四五」提出香港發展國際創科中心,到歡迎香港參與航天事業及成為航天員一分子,我們下一代無疑前途無限,上流空間比天更高,港人絕對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