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昨日啟動。這個各界期待已久的新措意味着,繼「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及基金互認安排後,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再下一城,亦是繼「大灣區規劃綱要」和近日「前海方案」後,香港融入大灣區及國家發展的又一里程碑;於此基礎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自然亦獲進一步的鞏固提升。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香港金融業既獲國家支持,又得大灣區市場支撐,加上本身人才、基建優勢明顯,未來發展無疑機遇無窮。「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深化並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以及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化粵港澳合作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正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啟動儀式上指,「跨境理財通」肩負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建設國際金融樞紐的重大使命。
理財通與現行股票、債券的聯通不同。首先,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不單多了一個選項,這個選項且極之多元化,涵蓋了不同地域、不同種類的投資工具,可滿足不同的投資需要及風險管理需求。其中,內地居民可透過「南向通」,經香港平台投資國際市場,拓闊投資面向及分散投資風險;香港居民也可經「北向通」,透過理財產品更好覬覦內地投資機會,包括息口更高、兼具升值潛力的人民幣產品。香港「引進來」和「走出去」的資金平台及聚寶盆效應,非但可望大大強化,投資「貨架」上的產品也日益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理財通目前以試點形式啟動,日後還可循序漸進把開放之門愈打愈開。其一是額度上,目前先試水溫單邊上限為1500億元人民幣、個人額度則為100萬元人民幣,對比證監會資料顯示,上年度在港註冊成立的基金便分別錄得逾1000億美元的認購和贖回,理財通的金額無疑偏小;經試驗後,若然新措運作暢順,將來金額誠有大量擴闊空間。其二是投資產品及宣傳銷售方面,現時僅限於低至中風險者,銀行亦只能採取「只執行交易」模式由客戶主動作出交易指示;隨着計劃落實及投資者逐漸熟悉市場,理財產品的適用範圍誠可放寬擴大,包括把高風險的納入其中。至於「北向通」投資者須親身到內地開戶,疫下未能正常通關既會窒礙起步進程,長遠來說也肯定不太方便,而參與者亦宜從限於香港身份證持有人,視乎情況擴至所有海外投資者;「南向通」方面,在大灣區9市的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後,參與者亦可逐步擴展到全國各地的投資者。可以看到,理財通試點取得成功,往後尚有大量潛力空間可以釋放,香港金融業前途一片光明。
中央一直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融入大灣區建設和國家發展大局。理財通只是其中一項措施,展望未來相關措施還勢陸續有來,香港可享紅利特別是開放紅利,必然活水源源、財源滾滾,同時可更好服務國家及人民的金融所需,作出更大貢獻。(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