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中藥補充品多年未受重視 梁秉中冀灣區拓新道路-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今日商報 > 香港新聞

研中藥補充品多年未受重視 梁秉中冀灣區拓新道路

2021-10-04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特約記者呂少群、記者莊海源報道: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近兩年,疊加變種病毒擴散,累計感染超過2億人,已奪去400多萬人性命。內地疫情則在短期內受控,全國確診者91%服中藥,中醫對紓緩症狀、降低病亡的有效率超過九成。相對於內地積極推動中西醫結合以抗疫,香港似是另一光景。香港中文大學藥用植物應用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要走「植根中藥突破中藥」的路,走得相當不容易。 

 中藥化身補充劑尋發展

 早在22年前,中大就成立中醫中藥研究所,與雲南昆明植物研究所建立密切聯繫,2018年獲國家科技部批准成立「藥用植物應用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大)」。在實驗室主任梁秉中教授帶領下,努力推動中西醫(包括中西藥)結合,唯一不同的是,不跟從傳統中藥藥方而改採用實證為本臨床測試方式,以研發藥用補充品。梁秉中感慨表示,內地中成藥都可進醫院施治,香港則無論中成藥有無註冊,都不得在醫院使用。因此,中大決定以補充劑形式另闢新路。

 2003年,沙士襲港,中大中醫中藥研究所研製「抗毒補肺湯」玉屏風散和桑菊飲,提供2000名醫護人員飲用,每人服用兩星期。結果,服用過的無一中招,未服用者的中招率為0.4%,反映該藥方有助提高免疫力。

 抗疫有效惟未受重視

 2020年,新冠疫情嚴峻,身兼研究所臨床研究總監和實驗室主任的梁秉中在大年初四致電醫管局有關方面表達讓中藥參與抗疫,對方口頭表示支持,結果是零支持。梁秉中團隊於6至8月向700名醫護提供抗毒補肺湯,服用者同樣零感染,不良反應者極少或者很輕微,30人接受用藥前後血清免疫變化,結果顯示自體免疫力提升。若能大規模向全港醫護提供,整體抗疫效果相信會更為理想。

 為尋求出路,梁秉中又帶領實驗室與5間本地藥廠合作,研發防疫特效益生菌,希望明年有好消息。他補充,實驗室和中醫中藥研究所多項研究成果,獲香港中小企業要求產權轉讓,已市場化更是有紓緩骨質疏鬆、更年期綜合症、促進傷口癒合、濕疹、前列腺阻塞治療、外用跌打敷貼等十多種產品。

 力推跨學科跨院校合作

 推動中西醫結合,梁秉中從中大做起,與校內十多個臨床部門和相關實驗室合作,特別關注免疫和癌症研究,跨校合作的課題則有與港大牙科學院的牙周病、理大紡織系防濕臭尿布、浸大納米技術多糖研究、科大納米外敷膏貼。學術產出方面,已取得中草藥配方納米乳劑等多項專利,過去6年累計亦發表逾百篇論文。

 遺憾的是,梁秉中團隊和實驗室的努力似乎不獲本地欣賞,與藥廠合作向中醫藥發展基金申請資助,5個項目全部落選。這位從事二十多年中醫中藥研究的骨醫感慨地說:希望特區政府和大學都重視其研究努力和方向。

 展望未來,梁秉中重申繼續支持科技部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要求,完善一套循證研發創意健康補充品或中成藥的方法論,配合國家需要,積極參加從生藥學途徑開發新藥開發實證為本的針對性健康補充品,推動研究成果陸續進入市場。

 開拓中東保健品市場

 談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梁秉中認為是實驗室的機遇,將繼續尋找開發實際為本特殊醫學用途補充品的機遇,發揮香港專業及國際空間,再進一步是在未來5年,借「一帶一路」機遇建立跨地區文化的香港與中東地區合作研發保健品。事實上,實驗室近年在中科院支持下與伊朗醫科大學傳統醫學院合作研究老年衰退的治療預防補充品。

 實驗室亦與長期合作夥伴昆明植物研究所,持續關注抗癌小分子的篩選,從免疫反應、血管增生及癌細胞轉移等多方向,尋找實據,謀取進一步開發化學藥物的保證。

 (「港創科 創科港」由本報和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合作推出)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