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心聲】內地限電措施凸顯長遠戰略-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界心聲】內地限電措施凸顯長遠戰略

2021-10-08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製造業素有「金九銀十」的傳統訂單高峰期,再加上近幾個月東南亞疫情反覆,讓不少傳統製造業被迫回流到疫情控制較好、產業鏈完整的中國內地,因此近兩個月內地工廠皆處於滿產滿銷的狀態,部分廠商甚至已經將生產訂單排至明年3月。

 然而,雖然訂單不斷,但是近來內地多個省份推出的限電限產措施,卻對廠商的影響十分大。本次限電力度更甚於去年12月以及今夏的限電措施,其中經濟最為發達的廣東及江蘇兩省,亦採取了非常嚴格的拉閘限電措施,因此影響廣泛,多地工廠採用「開三停四」甚至「開二停五」錯峰用電,對廠商的打擊十分嚴重。

 部分人猜測,本次限電可能是由於缺電、發電量不足所引致。然而,從數據上來看這卻與事實不符。截至去年底,內地總電力裝機是22.6億千瓦,意味着每年可以發近20萬億度電,而總需求量在7.6萬億度左右,供給遠大於需求。

 本次限電措施從表面上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供需失衡。

 一方面,工業用電及反常高溫天氣對電力需求的大力推動。根據中國海關總署,中國8月份出口高於市場預期,貿易順差則進一步擴大至583.4億美元,而今年首8月的出口同比增長33.7%,比2019年同期增長30.3%,貿易順差3624.9億美元,同比增加28.9%。而極端天氣亦推動了商用、民用電的需求量,以廣東為例,9月上旬以來全省平均最高氣溫達34.4℃,比平常同期偏高2.2℃。

 另一個原因是電量供給的不足。首先,今年的水力發電供應同比下降1%;但火力發電作為佔據了總發電量71.17%的最主要發電模式,近月動力煤價格卻不斷攀升,在過去一個月的漲幅更是接近50%,創下了煤炭價格的新高。但是,電價卻不能隨意跟漲,燃煤發電廠紛紛陷入虧損的危機。

 然而,筆者認為更深層的原因,是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正通過對內對各省實施「能耗雙控」,以及對外停止在海外建設燃煤發電廠等措施,希望實現節約能源、從源頭減少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提供綠色發展水平。減少對燃煤發電廠的依賴,等同於鼓勵其他潔淨能源的發展,如風能、光能、核能等,因不受制於煤炭價格的波動,因此能夠更穩定地提供清潔電能。

 第三個原因,則是促進經濟發展模式的升級轉型。過去幾年,中國內地一直致力於淘汰對環境不友好、能耗效率低、單位能源產值輸出低的產能。這些門檻較低的落後產能在限電的情況下陷入生存危機,限電措施能夠變相倒逼產業升級,從而淘汰低端產業。

 因此,在內地設廠的投資者或實業家,需要明白國家政策的方向,並以更靈活的心態來應對出台的不同措施,實現自身的升級轉型。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