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9月16日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5月至7月的5%,跌至6月至8月的4.7%,就業不足率也由2.4%降至2.2%。大多數主要行業失業率下跌。普遍年齡層失業率也下跌。但是,15歲至19歲和20歲至24歲青少年失業率上升。
自亞洲金融危機引發香港經濟嚴重衰退以來,即使在經濟復蘇期間,香港青少年失業率一直居高難下,長期在兩位數百分率。青少年嚴重失業成了香港一個結構性問題。
關注港青投身內地關鍵問題
特區歷屆政府都看到這一問題,都提出解決的辦法。而且,逐漸形成一個共識,即:香港青年應當投身內地,到內地找就業或創業的機會。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公布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更明確提出,香港青年應當投身大灣區發展。今年1月,現屆政府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提供2000個名額。截至8月底,410間企業提供3500個職位空缺,以月薪不低於18000元聘用香港的大學畢業生,特區政府提供1萬元補貼。然而,香港青年反應冷淡,只有約800人響應。
廣東省高度重視香港青年問題。深圳設置5個公務員職位,定向招聘港人,並首次接受在香港取得學位的申請者。珠三角開放9000個事業單位職位供港澳青年投考。大灣區不同城市給予在當地就業的港籍青年每年補貼一兩萬元人民幣,並實施「港人港稅」,個人所得稅率最高為15%,超出部分免徵或可以退稅。然而,在香港就學和生活的青年響應者不多。
9月16日,全國青聯、國務院港澳辦交流司、香港中聯辦青年工作部、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聯合舉行「中央惠港青年措施宣講會」。全國青年聯合會在中央支持下推出8項惠及港澳青年的措施,包括:5年內為18歲以上香港大專生、畢業不足兩年人士,以及在內地高校就讀的香港學生,提供10000個實習名額,職位涉及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及中央金融單位等;5年內為14歲至35歲港澳青少年,提供20000個到內地交流名額;在粵港澳大灣區開通「12355」港澳青年服務熱線,協助港澳青年解決在廣東學習、工作和生活問題;允許香港青年申請「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鍾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和獎學金等,其中一個獎學金每年評選20名優秀香港大學生獲獎,獲選準則包括熱愛祖國、擁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具有正確政治立場。
全國青聯推出的8項措施,顯然總結了特區政府和廣東省之前各項鼓勵香港青年到內地就業措施的經驗。不僅引導香港青年到內地就業,而且引導他們加強與內地交流。不僅關注香港青年到內地就業的生活問題,而且特別引導香港青年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可以預言,有關措施推行必定遭遇不可低估的阻力和困難,但是觸及香港青年投身內地包括大灣區的關鍵問題,必須堅決實施。
樹立「香港就在大灣區」觀念
儘管香港青年或者出生或者成長在香港回歸祖國之後,但由於特區政府直至實施香港國安法才開始真正推行國民教育,香港相當多青年對國家是隔閡的,有些甚至接受「拒中抗共」觀念。不能迴避這一關鍵問題,企圖僅以金錢(如補貼和減稅)來鼓勵香港青年投身內地包括大灣區。
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還必須解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至今,仍把香港與大灣區相區分。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說得好,澳門就在大灣區。然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創業,是把大灣區局限於廣東省珠三角城市。在香港,至今仍未樹立「香港就在大灣區」的觀念。
與兩個特別行政區視大灣區觀念明顯不同相一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粵澳高度一體化發展,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是港粵加強協同發展。香港如果繼續與粵澳若即若離,那麼,不僅無法推動香港青年投身大灣區,甚至香港將在大灣區自動邊緣化。
最後必須指出,9月30日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看望在鋼線灣數碼港創業的香港青年。這一舉動啟示特區政府,必須採取政策措施鼓勵香港青年在香港本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