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脈搏】香港再工業化 科研轉化能力成關鍵-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香港脈搏】香港再工業化 科研轉化能力成關鍵

2021-10-15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查毅超

 本屆特區政府過去三年投放逾千億元於創科發展,推動研發、再工業化、產業發展以及發展基建。近年,香港本地研發總開支持續增長,由2014年的167億元增加57%至2019年的263億元。在政府的鼓勵和投入下,業界參與亦愈來愈積極。根據政府文件顯示,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夥伴研究計劃」推出兩年多已吸引私營巿場投入逾2億元贊助,與大學及科研機構合作將研發成果商品化;而「企業支援計劃」推出6年,獲私營公司投入4.45億元、政府配對投入4.02億元進行內部研發,強化企業內部的科研轉化能力。去年7月推出的「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至今已有16宗建設智能生產線的申請獲批,涉及行業包括生物科技、食品加工、建造、印刷及醫療器材等。可見現時工商業界,已逐步走上創科、先進製造之路。

 一個地區的創科及先進工業發展,必須「產、學、研」三者環環相扣,各施所長,才能充分發揮影響力。一直以來,香港本地大學學術根基紮實,上游基礎研究實力廣受認同,獲得國家高度重視。自2018年落實「科研資金過河」以來,國家批出超過3.7億元人民幣科研資金予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支持超過160項研發項目和參建19所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在「十四五」規劃中,國家將香港定位為國際創科中心,足證國家對香港的信心,並期許本地科研成就能夠貢獻於國家在核心技術能力及高新科技產業的發展。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所研發的「無創產前檢測」技術,在香港科研、轉化,現已在超過90個國家使用,每年惠澤700萬名孕婦,可見香港的前沿科研產業化並非癡人說夢,更已有成功例子印證。

 強化中游應用研究

 創新科技要由實驗室走進巿場,當中少不得中游的應用研究,以及下游業界在商品化上的投資。香港的工業界近年積極投資創新科技,希望借着在內地的產業鏈網絡及成熟的製造技術,充當本地科研及大灣區製造業基地之間的橋樑,協助更多基礎科研商品化。若能夠進一步強化上游院校、下游廠商企業之間的中游應用研究,定能大大提升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效率。我認為由香港政府成立的五間研發中心,於本港科研轉化擔當相當重要的角色,更是香港「再工業化」、發展先進製造業的關鍵。

 參考研究及發展中心的最新進度報告,五所研發中心的營運開支在兩年間上升約11.8%,但開展新增項目則未有增長。業界普遍期望,研發中心能夠投放更多資源與大學合作,將更多前沿基礎科研轉化為具有應用場景、可授權的技術,助港資廠商創造新產品及新產業。工總亦向政府建議協助研發中心制訂績效指標,規定他們與大學合作的比例,及要求研發中心開展一定比例的平台項目,做好將基礎科研轉化為廣泛業界應用的連接角色。此舉更可助港資廠商在本地進行高增值先進製造工序,進而在內地產業化,形成兩地科研合作的最佳模式。發展創科任重道遠,必須締造互利互補的合作模式,方能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罗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