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敢言副主席 許小哲
2021年施政報告中重點提及建設香港北部佔地約300平方公里的都會區,這個布局是即將到來的深度融合,吹響了香港新建設的號角。雖然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雙城三圈」引領經濟的總體規劃部署已然成型並在逐步推進中,但未來香港北部都會區的開發建設仍然有特殊的重要意義。那麼它與大灣區內其他區域相比,香港的優勢和推動力何在呢?筆者淺見,涵蓋如下三個方面。
一、北部都會區的開發突出了香港與深圳整體對接的發展大格局優勢。
北部都會區的一大特點是發展大格局的定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深港充分互聯互通、無縫對接的試點,是根據中央對香港的定位,充分發揮香港特區對接國際和內地的區位優勢,以及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性和協同性優勢,是落實「一國兩制」的具體舉措,是在有針對性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具象藍圖,將為香港注入新發展動力。
與世界各大灣區及大灣區總體相比,香港是個規模相對較小的外向型經濟體,還存在着一定的發展瓶頸。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態勢能為香港提供嶄新的形象、包容的環境、優越的政策保障,進而為香港提供發展動能,充分挖掘並把握住深度銜接內陸和大灣區的機遇。
二、北部都會區的開發打破了發展空間容量較小的瓶頸,體現了大區域開放流動的優勢。
從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願景來看,將建成具備良好營商環境、投資貿易便利、監管安全高效、大規模高品質的動態區域。該區的規劃建設將借助位於深圳灣優質發展圈內以及前海合作區擴區的契機,分步驟、分階段地加強深港在金融及專業服務業、現代物流業和科技服務等方面的高品質合作與發展。
具體而言,北部都會區的開發建設打破了保守發展的思維,着力於促進開放流動的發展模式。在資本方面,政府可能將充分調動資金資源支援北部都會區,加快建立新界北新型核心商務區,亦能同時助力於內地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在推動人才交流方面,都會區內的職位數目將大幅增加至約65萬個,包括15萬個與創科產業相關的職位,相信亦會強化吸引國際與內地專業人才和高端精英的政策力度,在就業、稅收、落戶、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較大幅度的傾斜優惠,有助於加強引進內地與國際人才的吸引力。在土地拓展方面,政府在土地開發上賦予更大的開拓權,盡量把「無地域限制、帶動就業機會」的特區政府設施及寫字樓遷往北部都會區,開發區完成後預計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多萬個,容納約250萬人居住,因此可能會一洗舊有區域空間容量較小的弱勢,有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空間容量。
三、北部都會區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香港銜接國內外的輻射優勢。
北部都會區全面布局大灣區,明確提出了未來發展方向,預計加大交通、基建投入,把香港與深廣更加緊密地連接起來,規劃興建港深西部鐵路網絡、構建「香港硅谷」新田科技城、研究北環線東延及擴大古洞北新發展區、建設羅湖與文錦渡綜合發展樞紐,此外還將探索創新科技產業和新型產業的發展,戶外生態康樂和金融科技等都有望成為重點發展產業,相信能吸引更多的高端企業進駐,進而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基礎之上提升創新及發展的動力,增強香港的輻射影響力。
此外北部都會區的建設理念是打造「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獨特景觀,在我們看到它即將帶來巨大好處的同時,也要看到在未來實際建設中將涉及的許多措施尚待細化落地。如香港批地程序冗長、建造效率相對較慢、建築從業人員可能超負荷等。對此,政府應有所預見並及時協調,必要時可適當考慮向大灣區內各地政府借助相關資源,從而推動北部都會區的有效落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