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議政】與內地通關須放首位-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參政議政】與內地通關須放首位

2021-10-29
来源:香港商報網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張學修

 通關現時是全港的頭等大事,特區政府正在不斷努力與內地商討通關,近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將進一步收緊檢疫措施,取消大部分海外或內地來港的豁免檢疫群組,以提高中央恢復與香港通關的信心。然而,小部分人已急不可待,出現了另外的聲音:他們認為既然現時尚未能與內地通關,不如先通關國際,放寬旅遊限制,對外開放。這樣的想法其實等於認同西方國家「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政策,與香港的實際情況不符合,亦不符合民意,現時香港的首要任務仍是先與內地通關。

 與內地通關風險低

 一方面,疫情仍在全球範圍內肆虐,許多國家都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政策,確診數字不斷飆升。以新加坡為例,原本曾嚴格地實施「病毒清零」政策,然而自從其8月開始與國際開放後,目前每日的確診個案均上千,使得新加坡政府必須反覆收緊更改防疫政策,給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其他西方國家情況亦不容樂觀,近來英國單日新增確診高達5萬例。從防疫的角度來說,這時候如果貿然地放寬旅遊限制,與國際通關,只會破壞香港當下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本地確診個案定會增加,給如今正在逐步復蘇的服務業和餐飲業帶來災難。

 反過來看內地,早已成功控制住疫情,其成果世界有目共睹,顯示出高水平的疫情防控能力和高質量的經濟復蘇能力。截至9月中下旬,內地接種疫苗人數已突破11億,佔全國總人口的78%,預計於今年底可達到八成。此外,內地憑藉「健康碼」這一行之有效的防疫工具,在發現確診個案後能在第一時間內追蹤確診者及密切接觸者,確保最快阻斷傳播,阻止疫情擴散。對香港而言,先與內地通關,比與國際通關帶來的風險更低,更令人放心,更切實可行。因此,香港必須盡快推出符合要求的「港版健康碼」,思考如何實現與內地通關。

 另一方面,香港的疫苗接種率目前僅有68.3%,尚未到70%,社會保護屏障沒有建立,甚至對於不斷變化的變種病毒而言,七成只是最基本的要求,香港現在的接種率遠遠不夠抵抗與國際通關所帶來的風險。一旦又大面積爆發疫情,醫療系統將承載巨大壓力,人們的生活也會受到翻天覆地的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知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先前在受訪時表示,只有當疫苗接種率達八成至八成半,再加上世界各國的傳染情況都比較低時,才是完全開放的一個標準。很顯然,香港目前並不滿足這個標準。

 香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眼下香港的國際金融服務界有不少聲音認為,「人才、銀行界人士及業務」正在撤出香港,若再不與國際通關,恐將動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這樣的想法是狹隘的,其實,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某程度上是內地給予的。香港背靠祖國,擁有內地廣大的經濟腹地和政策優勢,使得香港能夠成為中國對外交流的橋樑,成為國際大都市。不可否認,不與國際通關,確實會對部分企業帶來影響,但其實大多數外企都在香港設立了分公司或辦事處,簽訂合同並不難,不至於嚴重到要令外資企業撤離,始終大家都明白香港營商環境仍有其獨特的吸引力。

 商界始終和內地有更多的交流和業務往來,中國內地是香港的主要投資來源地,同時不少在港的外企也有內地客戶和業務,比起國際旅遊和商務活動,恢復與內地通關,對香港而言更為重要。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此亦指出,「假如遲遲未能通關內地,反而會大大降低香港作為貿易樞紐及金融中心的吸引力」。與內地的通關障礙對本地零售業、旅遊業、批發業等中小企業造成的打擊十分明顯,只有跨境往來及商業活動陸續有序恢復,才能減低本地企業的經濟壓力,否則對於很多企業而言,只靠港人的本地消費,要實現有意義的復蘇是有一定困難的。可以說,香港與內地能否恢復通關,是香港明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對此,特區政府應當堅定防疫立場,同時也要清醒地意識到香港背靠國家的特殊政治和經濟地位,要看到香港與內地通關的價值所在,不可輕易在防疫和通關問題上被外資和小部分別有用心之人左右,爭取早日與內地通關。

 香港若想盡快復常、復蘇經濟,只有一條路可走,便是實現通關內地。這是民意所在,香港的社會經濟活動高度依賴內地,只有當通關後,商務、學習、探親等往來重回正軌,各行各業才能迎來振興的曙光。此外,今年是國家「十四五」開局之年,只有恢復與內地通關,香港才能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自身在雙循環格局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香港帶來更上一層的發展。總而言之,香港與內地通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須放在首位,切不可捨近求遠、違背民意。

[责任编辑:黄丽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