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跨境理財通開局不俗-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跨境理財通開局不俗

2021-10-29
来源:香港商報網

 人民銀行昨日公布,「跨境理財通」上周開通後首周的表現,共有5092名個人投資者參與,辦理了1047筆跨境資金,匯劃資金7766萬元人民幣,南北向通累計購買投資產品2481萬元。進一步細分來看,「北向通」反應略佳,港澳地區有3222人參與,累計辦理731筆業務,涉款3907萬;「南向通」則只有1870名內地投資者參與,累計辦理316筆業務,涉款3860萬元。總體上,首周數字不算特別「標青」,但慮及在多重限制下,算是開局不俗,也在某程度上反映跨境理財確實存在客觀需要。只要在這個基礎上,將「跨境理財通」有序深化擴大和提升,必會越辦越好,漸入佳境,既可滿足三地人民的理財需要,也有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目前來看,「跨境理財通」仍面對較大限制:「北向通」方面,投資者須親赴內地開戶,惟疫情又必然限制跨境人流,再加上只有香港身份證持有人可以參與,導致「跨境理財通」首星期起步多少受到限制;而「南向通」方面,試行範圍僅局限於大灣區9個城市,再加上宣傳不足、近期大市疲弱等因素夾擊,均導致「南向通」反應相對「北向通」冷淡。

 以首周表現計,現在是否就要看淡「跨境理財通」呢?這恐怕是言之尚早,也太過武斷了。值得注意的是,大灣區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包含「一國、兩制、三個貨幣體系」,在經驗相對不足的情況下推行「跨境理財通」,理所當然要遵循風險可控、審慎推進的原則。

 事實上,「跨境理財通」初期僅涵蓋中低風險、非複雜性理財產品;其額度的單邊上限和個人額度,分別僅為1500億元和100萬元人民幣。這組數字相對於大灣區超過8600萬人口、地區生產總值16688億美元的規模,顯然微不足道。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跨境理財通」只是剛剛邁出了第一步而已,尚有巨大的推展空間。

 理財通確有很大空間釋放潛力。首先疫情只是短期因素,只要「過關碼」就位,以及把投資者從香港身份證持有人逐步擴至所有海外投資者,「北向通」必然較現時活躍,因為在內地經濟持續發展的預期下,升值潛力不容低估的人民幣產品有很大吸引力。與此同時,大灣區9市在先行先試、累積經驗後,「跨境理財通」規模可擴大,適用範圍亦可延至全國,滿足更多內地投資者經香港投資國際市場、擴闊投資面並分散投資風險的需要。

 整體來說,作為初試階段,理財通開局良好。鑑於過去幾年,「滬港通」、「深港通」及「債券通」成交額穩定增長,有理由相信理財通都可持續發展。而且「十四五」規劃明言,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這些皆有助香港繼續成為大灣區和國家的「聚寶盆」。只要持續完善監管機制,適時開放更多理財產品,讓投資者在穩健的監管下進行跨境金融活動,「跨境理財通」定會更受歡迎,而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之路將會愈走愈寬、愈做愈通。(圖源:中新社)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责任编辑:黄丽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