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延霞《披著霞光去流浪》新書發布,探討女性行走文學-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滕延霞《披著霞光去流浪》新書發布,探討女性行走文學

2021-10-31
来源:香港商报网
    10 月 30 日下午,深圳女作家滕延霞散文集《披著霞光去流浪》新書發布會於 在深圳書城 ( 羅湖總店 ) 三樓活動區舉行。江西省教育出版社副社長文恆益、深圳市作協秘書長趙婧、文化學者胡野秋、文藝評論家周思明、福田區作協主席秦錦屏等嘉賓出席並做了分享。
 
《披著霞光去流浪》作者滕延霞
 
    滕延霞祖籍寧波市寧海縣,家中十一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來到深圳工作,目前是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福田區作家協會會員,其微小說《美麗鄉愁》被改編成微電影在央視高清頻道播出,《一別就是一生》等多首歌詞入全國 KTV 庫。
 
    該書分為 " 旅 · 行 "" 旅 · 人 "" 旅 · 情 " 三個板塊,作者以自己在國內外旅行途中所見所聞為描述對象,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藉以抒發其人文情懷。
 
發布會現場
 
    據滕延霞介紹,她寫作的初衷是為自己的情感找到一個出口,也為自己找到一個心安之所。之所以能出版這部散文集,與她很早就開始做作家夢這事不無關係。在她窮得連買本書都是件奢侈事情的年代,每天跑到公司對面的書城,啃著冷饅頭,坐在書城的地下看書,成為了她每天必做的功課。在那種艱苦條件下,她先後讀了《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飄》、《沉思錄》等經典名著。早年閱讀的一本本書為困頓不堪的她點亮了人生的方向。雖然小說家的夢沒做成,卻成就了一本散文集,讓她的心靈得到慰藉,從而拓寬了人生的寬度,增加了人生的厚度。
 
    回望過去坎坷的歲月,她告訴女性朋友們:「人生沒有一帆風順,而閱讀寫作絕對是抵禦生活壓力的一大法寶。面對負面情緒,每個女人都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都要自身情感圓滿,這樣你的內心才能生出力量。」
 
    「年輕的時候,我傷春悲秋,整日憂心忡忡,現在的我簡直脫胎換骨,我們擁有了現在就擁有了一切,每一天對我來說都是新奇的一天。我喜歡宅在家,鑽進書與電影中別人的故事裏,在音樂中流連忘返;我喜歡出國旅遊,享受著異國風情,年少時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現在,我真真切切地抓住了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活得文藝超脫,瀟灑自如。」滕延霞在《在西班牙做一回馬車公主》中如是說到。
 
為讀者簽書
 
    文藝評論家周思明認為,散文集《披著霞光去流浪》顯然屬於「行走文學」。是一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現代主義與古典主義結合的作品。行走文學古已有之,於今為烈。北魏的酈道元實地考察水利後乃作《水經注》,唐代大詩人李白遊覽蜀地後遂有《蜀道難》,明朝的徐霞客酷愛旅行且長於寫作遊記散文,著有經典之作《徐霞客遊記》……凡此,均為古時的「行走文學」,它們可謂現代行走文學的源頭,為現代人寫作行走文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滕延霞選擇異域和異地「行走」的版圖,並加以個人的思考,遂形成屬於她個人的「行走文學」。
 
    行走文學之於讀者,周思明歸納有幾重意義:其一,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其二,可以增加閱歷,怡情勵志;其三,可以結合個人思考,改變人們對世界的看法。滕延霞的「行走文學」,大體傾向柔美而並不剛礪,它固然沒有男性寫作那種山嶽般的力量,卻凸顯了女性寫作獨具的陰柔之美、細膩之美。有人說,行走文學本質上是男性的,它強勢,勇武,堅韌,有敢於歷險與探險的勇氣,有利於提升文學的精神硬度。但殊不知,時代不同了,男性可以做到的,女性未必就不能做到。只要將安全措施做到位,大膽而謹慎,女性也是可以行走天下並創作行走文學的。
 
    文化學者胡野秋在點評時說:滕延霞的寫作是行走的文學,秉承了徐霞客的人文脈絡,當年徐霞客的遠行就是從寧海出發的。滕延霞就是寧海人,她的文字里充滿了對外部世界的嚮往和對現實世界的恐懼。滕延霞是個文學型的女人,天生敏感、多情而又寂寞,她總是天涯孤旅,但她的內心中是對家庭、人群的眷戀。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劉迪生為該書作序,他說:每一位作家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壤,正如湘西之於沈從文,高密之於莫言,布宜諾斯艾利斯之於博爾赫斯。每一位作家所描寫的,也無外乎生活,生活的博大不斷更新著作家的創作素材,給作品以生命。作家滕延霞創作的土壤在路上,在遠方,這是一片遼闊的土壤。她熱愛路上的風景,感悟旅行、表現旅行、描繪旅行中的人的情感世界,這是她遊記創作的本初躁動。在文學這座寶庫中,滕延霞收獲的是人生路途中的心安之處和精神家園。(記者 黃鳳鳴)
 
    頂圖:作者與嘉賓合影
 

 

[责任编辑:薛正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