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遠未成功,大家還須努力,特別是繼續加強谷針,否則香港經濟社會運作難以安全穩妥復常,與內地恢復通關亦無條件可言。對此,相信各方己有共識,並有具體的行動,比如作為香港金融界龍頭之一的滙豐銀行,發通告要求全體近3萬員工於本月底接種疫苗;市民預約接種第三針疫苗系統已於昨早接受登記。
的確,香港抗疫形勢向好,達到基本「清零」,這個成果得來不易,惟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我們依然面對隱憂,且不說外防輸入的壓力依然很大,單是疫苗接種亦不算理想。整體而言,本港打齊兩針的人口比例是66%,不單未達到群體免疫的七八成要求,最近接種進度還停滯不前,接種劑次的七日移動平均值降至7500劑左右,較8月高峰時約6.6萬大幅減少。其中,長者接種比率更低,80歲或以上接種率只有16.7%,70至79歲亦僅43.4%;而未獲認可打針的12歲以下兒童,接種率依然為零。可見,有關方面繼續谷針實有必要。
打疫苗是世所公認的抗疫殺手?,全球各地都正想方設法積極谷針。美、英、法、加、紐等已分別有要求公務員、院舍及醫護人員強制打針,前者亦正制訂緊急法例規定聘用百人以上私企,員工須接種疫苗或每周檢測;而意大利也擴大「疫苗通行證」適用範圍,所有工作場所的勞工須證明已打針或檢測呈陰性,否則不能上班。除了政府規管,不少私營機構亦主動強制員工打針,包括Google、Facebook以及航空公司等。打針護己護人,政府應着力推動,其他地方有效的谷針措施皆可為我借鑑,社會各界也應樂於配合。
除推動第一針,推動第三針也很重要。由於疫苗成效會隨時間消退,接種加強劑的作用已獲科學肯定,特別對免疫力較弱人士而言。接種第三針也漸成國際大勢,像美國已累積接種逾2000萬劑加強劑,土耳其、英國也分別有約1000萬劑;而以每100人口計算,以色列已打了45劑,烏拉圭、智利亦已打逾30劑。對於已打兩針者,要求再打第三針的難度或者不大,問題是如何確保疫苗供應及做好優次分配,並回應市民第三針應否「溝針」的疑慮。對此,專家的及時回應就顯得非常重要。
需要強調的是,防疫抗疫,應借鑑國際成功經驗,但「與病毒共存」的策略,絕不應成為我們的選項。世衛昨指出,歐洲已再成疫情震央,過去四周新確診大增55%,警告明年2月前可能多50萬人染疫死亡。新加坡選擇「與病毒共存」,累積確診人數亦從此前不足7萬人,於短短3個月間飆至逾20萬人,死亡人數同期亦從40人飆到近440人。此所以,近日荷蘭已率先重新收緊抗疫措施,相信其他國家或不得不隨後效法。
特首林鄭月娥昨透露,最快明年2月能實現與內地有規模免檢疫通關,消息指下月將可能小規模通關。這對苦盼近兩年的市民來說,是一大好消息。曙光在前,但當下尤其不能有所懈怠,要進一步強化防疫抗疫措施,包括以更大力度谷針,令通關復常的條件更充分,經濟社會運作在安全穩妥的基礎上更快重返疫前正常。(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