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建議:深港在河套聯手打造「科技自由港」-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重磅建議:深港在河套聯手打造「科技自由港」

2021-11-08
来源:深政觀察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發表2021年施政報告時表示,特區政府將建設香港北部約300平方公里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此舉引發各方期待。

 近日,由深圳市決策諮詢委員會組織的深圳市先行示範區專家組,舉辦了「深港聯手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研討會,各方專家薈萃智慧,呼籲深港在河套地區聯手打造「科技自由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現場各位專家發言擷采精彩觀點如下。

 劉忠朴(市決諮委專職委員):

 建「科技自由港」,牽動深港邊界900平方公里地區成「新硅谷」

27.jpg

 劉忠朴說,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必須是科學研究活動在空間上聚集和地理上向周邊擴散形成的科學中心,是創新活動和創新經濟蓬勃發展後形成的全球創新高地,同時必須擁有激勵創新的良好生態。

 通過對硅谷、波士頓、東京等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總結歸納,劉忠朴認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應該具備「六大特徵」: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雲集;科技人才高度集聚;風險投資充裕;科技中介發達;創新企業集群發展;企業家精神活躍。「這些特徵,值得我們對照,是否已經實現,或者哪些方面還存在短板,急需提升?」

 「香港2021年施政報告規劃的項目,要真正落地至少也要三四年。我們應當利用好已經開發建設、比較成熟的河套地區,來推動深港的科技創新協同發展,聯手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劉忠朴建議,可以在河套地區深港聯手打造「科技自由港」。

 具體來說,深港創建「科技自由港」,實行共商、共建、共治、共贏的原則,雙方進行規則對接、機制銜接的探索,共育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同時,可以實現科技創新資源,如人員、研發資金、技術、資訊、科研儀器等科技要素的便捷流動、跨境流動、自由流動。另一方面,深港創建「科技自由港」,可以降低港方研發人員的生活成本,為港方科技人員提供商業服務配套設施,同時提升港方科研用房的比例。

 「深圳智庫聯盟理事長、市決諮委專職常務副主任高振懷日前提出,深圳應主動對接300平方公里的香港北部都會區規劃,建設面積達600平方公里的臨港都市帶。『香港北』+『深圳南』,如果在這一900平方公里的地帶,我們能打破各種壁壘界限,通過『科技自由港』作為一個小切口進行突破,那麼完全有可能深港聯手共同打造『世界新硅谷』!」劉忠朴說。

 樊建平(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

 建設「大河套地區」讓各種要素自由流動

28.jpg

 樊建平表示,當前,世界科學中心的多極化發展將加速推動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把眼光放回到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化、產業化兩大特色,優勢突出。「從GDP規模、人口、面積等要素來看,深圳和香港聯合的體量不亞於舊金山灣區之於美國的貢獻。深港更好地合作協同發展,共建國際大都會將帶動粵港澳大灣區整體起飛。」 樊建平說。

 樊建平設想,通過香港北部都會區和深圳的臨港都市帶約900平方公里區域的整合,形成「大河套地區」,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各個方面要素自由流通,把深圳、香港各自的優勢合在一起,高效推動深港兩地的深度對接、協同發展。

 具體而言,為進一步促進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可以建設科創特區、教育特區、民營高科技企業總部特區、高水平醫療健康特區。在科創特區、民營高科技企業總部特區探索在科教人員的出入境、科教物資的出入境、信息數據的跨境自由,以及高層次人才及其親屬的戶籍、醫保、子女教育、養老、稅收等福利保障方面率先打破壁壘;在教育特區、高水平醫療健康特區,探索深圳和香港高校之間教師互聘、學生互派、學歷學位互認、課程資源互通、科研和圖書文獻共享等等。

 肖京(中國平安首席科學家):

 依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吸引香港優秀團隊進駐研究

29.jpg

 肖京建議,深圳要加速建設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深入發揮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引擎作用。

 肖京說,目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項目池雖有星星之火,但仍未呈現燎原之勢,建議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依託平台,吸引香港優秀團隊進駐及合作研究。「要建設『一體化』基礎設施信息共享平台,為包含香港在內的科研用戶和企業用戶提供高效快捷的設施申請、數據共享服務,引導兩地優秀團隊利用設施開展研究工作,充分釋放設施服務潛能。同時,邀請香港的相關專家學者參與討論設施運行和管理的體制機制,在科研方向、日常維護、升級改造方面考慮香港專家的意見和需求。」

 肖京還建議,通過產業優勢,有效吸引香港高端科研團隊和科技資源來深。他說,針對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可建立港籍院士工作站,促進院士專家與本地科研團隊間的產學研協同效應,強化香港核心優勢資源和頂級人才的引入力度。

 張良傑(金蝶研究院院長):

 在元宇宙世界裏形成更強大深港合力

30.jpg

 備受朱克伯格、馬斯克等「力捧」的元宇宙,能否成為深圳未來科技創新的新賽道?

 張良傑認為,深港聯手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圳要主動對接與融合,探索對應區域認證人才的自由流動政策。

 張良傑表示,創新範式有可能在虛擬世界裏發生。元宇宙首先是虛擬世界的構建,其次是鏈接物理世界。而深圳在這方面是有很強優勢的——當前深圳具有創新優勢的傳感器技術、通訊技術、互聯網服務、企業管理服務、生物合成技術等,都可以跟虛擬世界裏的人和服務進行互動。「如果深圳要在產業上引領未來的發展,我覺得元宇宙是最好的方向。建議在深圳現有優勢產業IT基礎上,積極創新融合BT技術,在元宇宙世界裏形成更強大的深港合力,以帶動深港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

 黃偉(南方科技大學商學院創院院長):

 借鑑MIT模式,培養和聚集世界高端人才

31.jpg

 「要把中國科技夢在深圳變成現實,最基礎的是人才。」黃偉認為,無論是建設深港科技自由港、大河套地區,還是進行產業賽道的拓寬甚至重塑,人才因素是最重要的一環。

 黃偉建議,把目前在深圳及全國科研院所、高校,如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南科大等關於高端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體制、政策和模式總結推廣,在深港建設人才聚集和培養的高地。

 「100多年來,MIT培養和聚集了世界大量的高端人才,這些人才孵化的企業加起來,產值相當於世界前10的GDP的國家水平。」黃偉認為,要借鑑MIT模式,在人才自由港中實施更「給力」的政策,讓在歐美、亞太包括香港的年輕學者、資深教授等可以在此享受到更完善更有吸引力的科研支持和待遇,比如說研究啟動資金、各種支持科研創新活動的軟政策、軟環境等。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