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剛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旨在確保全球升溫限制在1.5度目標,各地均已相繼訂下減排目標,香港也不例外。為實現減排,加上供應鏈問題,國際天然氣價格近期升幅顯著,今年以來累升逾倍;香港轉採用更多天然氣發電,成本大幅上漲,電價難免水漲船高。昨日兩電宣布上調電費,中電加5.8%,港燈加7%。
減排乃舉世共識,亦是未來所向。香港早於2014年已經「碳達峰」,到2035年目標是比2005年減排50%,到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前,發電是港最大的碳排放來源,佔66%之多。隨着更多採用潔淨能源,發電成本與電費必隨之增加。2012年燃煤佔發電燃料的54%,天然氣為23%;到2020年幾乎逆轉,較潔淨的天然氣比重增至48%,煤則降至24%。日前政府發表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零碳排放 綠色宜居 持續發展」為願景,更提出到2035年或之前不再使用煤作日常發電,長遠達至2050年前淨零發電。其實,世界各地也變更了發電燃料組合,共同方向之一正是增加天然氣比重,這已導致天然氣需求大增;再加上疫情令環球供應鏈受礙,例如英國早前便鬧能源荒,市場料歐洲入冬後取暖和發電需求有增無減,天然氣價格勢將持續高企。兩電便都強調,天然氣價格近半年上升超過380%,這是受國際市場影響而非可控範圍,至於燃料成本是透過實報實銷形式收取,從中並無賺取利潤。
須澄清一點,價格上升並非減排代價,因為不減排的代價必然更大。要談升溫1.5度或嫌離地離身,而貼地貼身看,增加使用潔淨能源,不單有利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還會減少空氣污染問題。今年中發表的《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指出,發電廠減排近年進展明顯,與2012年比,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就大減84%和57%,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亦減59%。空氣質量改善了,市民自然更健康。可見,減排惠眾生,亦非遙不可及,不足十年時間香港已成效顯見。
當然,在推動減排同時,亦應兼把優化發電組合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香港對兩電設利潤管制措施,政府並會按機制協調電費變幅;黃錦星昨便強調,比較起來,香港淨電價仍相對便宜,明年就僅涉每戶月增20多元,加幅為單位數,形容這「得來不易」。另外,香港還有電費穩定基金,今次便從基金撥出電費,燃料費方面亦動用了燃料價格調整帳,從而達到穩定電費大幅變化的效果。
於此基礎上,官商民還可繼續齊齊出力。比如,過去預算案已累計戶均提供共1.1萬元的電費補貼,今年度的新補貼計劃亦有1000元;展望明年能否再次發放,尤其是針對條件較差的市民?至於兩電,應盡量減少電費加幅,亦應提高營運效益,進一步為港提供平、靚、正、穩的電力;另還可引入更進取的鼓勵節能辦法,包括讓低用電量戶享更低廉的電費等。總之,減排乃眾人之事,全港市民一起為環保多出一點力、慳多一點電,最終是有益自己、有益地球的。